上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多彩的世界民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多彩的世界民俗 》是《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第三篇课文。本课由引言、“七色光”“聪明豆”“E连接”“我能行”四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丁丁旅德途中所见所闻的日记记录,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欧洲国家之一的德国所特有的文化习俗,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国家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
第二部分由“七色光”“聪明豆”两个内容组成。“七色光”让学生认识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分别从建筑、服饰、日常生活、节日等方面展开;“聪明豆”主要从饮食、见面礼仪两大方面来展现不同的民俗。
第三部分是世界宗教文化简介,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初步认识宗教。
第四部分是多样文化展览交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合作完成小报,通过交流评比,更多更广泛地了解世界多彩的文化。
这四部分内容,从学习事例到明白道理,再到指导实践,具有层层深入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他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本课教材编写的主旨就是想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能比较形象直观地认识多彩的世界。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尊重和接纳,既不盲目追捧、全盘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又不歧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
二、目标设定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建议课文分两教时完成。从世界民俗这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体验共同探究,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可以将本课目标定为2个方面。
1.学会收集整理资料,激发了解世界文化的兴趣。
2.尊重和接纳各国不同的文化习俗,培养全球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理解与欣赏的态度。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判断是非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知道世界各国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要学会接纳和尊重。
2.学会用各种方式探究学习并展示成果,同伴互助共享。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会采集老师提供的信息,知道世界各国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激发了解世界文化的兴趣。
2.尊重和接纳各国不同的文化习俗,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世界更精彩,培养全球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理解与欣赏的态度。
第二课时
1、学会收集交流资料,了解各国不同民俗特色,学习各国民俗礼仪。
2、开阔视野,从兴趣出发学会探究,学会制作电子或手抄小报并交流。
3、接受别国习俗文化同时,不忘传承中国悠久习俗和美德。
三、教学策略分析
1、多向互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教师可大胆重组教材顺序、增减教材内容,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让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生生互动、群体互动、师生互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课堂。整个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分组讨论,确定主题,再进行准备。这一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广了,也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2、主体参与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力争当好配角,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明朗、平等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参与学习。本课内容繁杂,篇幅较长,教师应当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把知识点理顺,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储备,课堂上习得的新知识,配合多媒体信息化的使用,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四、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教法上,我建议采用创设情景、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活动。
活动一,情境导入,缩近距离
课前导入,教师采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的照片,随即引出问题:“为什么这些运动员要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在心理上拉近了他们和教材的距离,自然贴切地引出了和服装一样多姿多彩的世界民俗。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究感知
出示课题后,教师布置了本堂课一个最主要的活动——对世界民俗的小组合作探究。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经过筛减整理,把民俗分成了建筑、礼仪、节日、饮食、服装5个主要探究方向,在明确好各自任务后,用了近10分钟,让学生分头准备学习资料包里的任务单。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主体性活动,这样能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体验,形成一些自己的认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也是这个环节设计时预设的目标。
活动三,共同体验,展示感悟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为此,教师准备了学当建筑师、有趣连连看、快速剪报制作、超级才艺场、才智辩论台等形式搭建平台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又随机提示探究后需要获得的收获,并用简洁的话帮助他们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个体之间的分享扩展到集体共享中,教师的“导行”作用较好地显现。
活动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教师在总结后引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学会尊重,接纳世界各国的民俗,既不盲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也不歧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最后借用《我和你》这首歌的歌词,告诉学生,我们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我们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分三个活动
活动一、日记引入,交流感受
教师先出示丁丁的旅游日记,让学生说说丁丁旅德见闻提到了哪些内容,说说丁丁是从哪些方面来谈他对德国的印象。让学生在知道如何表达的基础上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个梳理和回顾。
活动二、制作小报,展示评选
让学生把课后搜集的各项资料,加上第一堂课学习资料包里已经填写好的任务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电子或手抄的小报。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做不同的要求,例如能力比较强的小组可以放手自选主题设计,而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只从一个主题入手设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显现无疑。
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作业后进行展示交流,并评选最佳设计,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创新。评定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过程,也是在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感。
活动三、传承习俗,发扬传统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引导,让每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不仅能使他们对所学到的知识记得更牢,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在尊重和接纳别国习俗的同时,别忘了我们自己国家的习俗和传统。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习俗和节日面临着缺失的尴尬境地,也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被洋化,此时老师可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学习和知晓我们中国的民俗和传统,学做真正中国人。
相关阅读推荐:
› 多彩的世界说课稿
› 多彩的世界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