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是新教材增加这一内容以后第二次听到此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王老师把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本课一开始利用学生熟知的套娃引入。在观察套娃有什么特点的时候,把放大的含义隐藏在其中——大小相同,形状不同。接着出示拍摄的长城图,由图片过大、过小看不清,引出本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
二、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图像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堂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的训练,以促使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外化。先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说,学生简单小结到老师及时总结。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对于放大缩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三 、数形结合学习数学
我们学习数学,经常会由数思形,以形思数,数形结合,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示知识内在和本质联系,从而突出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王老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难点之一是仅看一个比,学生较难区分是要求将图形放大还是缩小,或者说学生很难明了并清楚地表达“一个图形是按1:3放大还是按1:3缩小,这一难点在“图形的缩小”后更加明显。而一旦离开了准确的表达,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在教学图形的缩小后接着让全体学生练习,通过对练习九第1题的实际观察、对比、操作、思考中,把数形结合起来,再次让学生感受怎样的比表示放大,怎样的比表示缩小,并结合判断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比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的放大,比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的缩小。
三、练习设计的精当
练习的设计,对本课的学习作了恰当的补充,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强度加大,体现了一定的张力,练习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了,提升了其练习效果。
相关阅读推荐:
› 图形的放缩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