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结构——If语句》说课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的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课内容。本节课在本章程序设计学习过程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前”是对顺序结构运用的深化认识,“后”是为学习循环语句做铺垫,因此,本课教案设计的目的以强化学生了解程序流程图的表示方法,体验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范例“成绩评价程序设计”让学生了解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功能,If语句的使用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认知特点还是以识记为主,缺乏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程序设计的学习造成非常大的障碍。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涉及语法、结构等符号化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和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接受,并容易造成抵触心理。学习“分支结构——If语句”就是借助具体事例为载体,了解程序流程图的表示方法,体验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顺序程序结构的执行流程,已经掌握了VB程序的窗体设计、代码编写与运行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理解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表示方法,掌握程序的分支结构语句格式及编程思路。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领悟流程图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实践验证问题的方式,进而领悟程序结构的特点。
3、情感目标:初步学会从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出发,沿着分析问题、设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分析缺陷,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动手的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流程图的表示方法,掌握分支结构语句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If语句的设计方法,体会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思想: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情景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讲练结合及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各种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讲练结合,实践运用—→观摩协作,归纳总结”三个环节。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有关概念以及程序设计的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自己能编写程序了。而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成绩评价常以一定的分数做出判断并评定合格与不合格,面对这问题,我们就以“成绩评价程序设计”为例,一起来学习分支结构——If语句。
设计意图:这样“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是考虑到让学生纯粹地复习前面所学习的VB程序窗体设计、代码编写与运行方法,激励学生通过VB语言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二)讲练结合,实践运用
任务一:成绩评价系统界面设计
让学生自由结组、交流、回忆前面所学习的VB工作界面。(请一操作熟练的学生演示设计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
在完成界面设计的基础上,接着我边讲解边演示对选择窗体上各个对象的属性进行设置,对象属性的设置之后的窗体外观界面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采用讲解、演示及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又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界面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任务二:编写程序代码
学生展示出自己的界面设计,在“Command1”的“Click”事件下输入程序代码时,进而提出问题,如何对输入的任何数据得出显示评价的结果,引入分支结构语句,其格式:
格式一:单行结构
IF<条件>Then VB语句1
功能:当条件成立时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
例如:如果输入的分数a>=60,就显示合格;如果输入的分数a<60,就显示合格。
程序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2.Caption = "不合格"
a = Val(Text1.Text)
If a >= 60 Then
Label2.Caption = "合格"
End Sub
格式二:块结构
IF<条件> Then
VB语句(块)1
Else
VB语句(块)2
End IF
功能:当条件成立时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块)1 ,当条件不成立时执行后面的语句(块)2。
程序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 = Val(Text1.Text)
If a >= 60 Then
Label2.Caption = "合格"
Else
Label2.Caption = "不合格"
End If
End Sub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向学生介绍分支结构的格式及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因此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并调试程序,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任务三:运行格式一与格式二的两段代码,观察运行结果是否一致,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支结构语句格式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两个结构及其在VB中的实现,初步了解现实问题——程序化的设计思想及流程图的表示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观摩协作,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已经完成程序设计的同学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业,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如果你觉得谁的程序设计比自己做得好,也可以虚心向他讨教讨教。
最后,展示程序设计并交流学习心得: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教法上用“观摩--总结理论”方式,让学生学会求知,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任务与学生的成绩有关,容易激起学生很大的关注。随着任务的深入,学习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力争以学习目标为起点,又以学习目标为归宿。学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展及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与及时的肯定,不能因为最终结果出错,就全盘否定;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应善于捕捉,适时提出,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现“问题从学生中来,最终回到学生中去”,从而完善学生的意义建构。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