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教育教学小百科> 正文

中小学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Tags:
字号:T|T
本站微信

中小学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笔者在近几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摸索出了一种适合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整体读唱法。在这里,我想作一简单的介绍,仅供大家参考,并想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以期进一步完善。
整体读唱法是相对于传统唱歌教学法中的听唱法提出的。整体读唱法突出学生从整体上对音乐作品立体式、全方位的感受与体验,注重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的“完整性”、“完美性”。师生通过共同参与的“读”这一过程与方法,最终达到“唱”这一目的。注重学生的全员主动参与,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应用,极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与生成,在尝试、探索中建立自信。
整体读唱法的步骤是这样的:教者拿到一首歌曲后,先在课前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整体把握歌曲,先行“下水”感受与体验歌曲,对歌曲的艺术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再精心设计让学生如何整体感受与体验歌曲情绪、情感的丰富多彩的方法与途径;了解学生在歌曲学唱过程中的“已知”与“未知”、“已能”与“未能”,设计如何巩固“已知”、“已能”的过程与方法,寻求如何突破“未知”、“未能”的应对策略;然后再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最后再对整个过程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求得进一步完善。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学伊始,教者应与学生一同经历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让学生能尽可能地接近歌曲艺术形象的“本来面目”,教者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准确地“触摸”到音乐作品的“灵魂”,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模板”。接着由师生共同进行“尝试读唱”,这是“整体读唱法”的中心环节。其外显形式是教者声情并茂的放声歌唱(速度放慢),学生是近似于写字教学中的“描红式”的半读半唱(能唱的部分则轻声唱,不能唱的部分则轻声“描红”着读唱)。与此同时,对“未知”的音乐知识采用近似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课文识字”的方法,结合具体可感的音乐语言、音乐情境、音乐实践进行。
如学习音乐知识“升记号#”,应该先结合具体的乐句,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历经聆听、演唱、自己演奏课堂乐器等音乐实践活动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感受到基本音与变化音的区别,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而不采用脱离具体音乐情境、音乐实践的由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讲解。对于“未能”的技能、技巧,做到精练、巧练。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蹒跚学步”的“读”这一过程与方法,达到声情并茂的“唱”这一结果。久而久之,师生就会通过此种方法铺就一条歌曲教学的高速“盘山”公路。
整体读唱法注重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它把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强化“自我积累”与“敢于主动应用”并举,使得教与学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统一与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提出的一、二年级不要求识谱,我觉得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一、二年级开始识读乐谱不但可行,而且很有必要。识读乐谱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并无多大困难,只是要视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识读乐谱的标准而已,并不是说在一、二年级就一定不可以识读乐谱。低年级学生尚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几十个复杂的汉语拼音、几百个汉字的识读任务,而对于区区几个音符唱名、几种音乐基本节奏的识记何足挂齿呢!而恰恰相反,采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让低年级学生掌握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几种常见的基本节奏型、几个常用音乐表情术语、简单的歌曲创作手法等等,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可是事实上,大家都死死抓住、一味强调一、二年级不要求识谱这一死教条,俨然一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姿态,倒是导致让学生丧失了识读乐谱的黄金时段,岂不太可惜了。
实践证明,这一方法适用于任何年级,适合任意学校的“普通师生”,如果从小学起始年级采用此法将会更有效。
 

相关阅读推荐:

中小学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