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 教 材—教材分析
金友鹏主编的苏教版《高职心理健康》是江苏联合职业学院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试行。本教材结合高职生的特殊学情,有效的为高职生解决心理困惑,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了智慧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本校的课程设置对章节稍作调整,将第八章《我的生涯我做主》划归为《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同时加入了《学会感恩》的章节,在章节顺序上将第四章《识别与预防心理障碍》和第十一章《做情绪的主人》作为两个连续章节,为更好的实现高职心理健康的课题做以尝试。
1、教材地位
一、说 教 材—教材分析
《识别与预防心理障碍》选自《高职心理健康》第四章,本章节内容 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是本教材的 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节以科学的而不是刻意回避的态度介绍了高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类型。有助于学生 对影响高职心理健康的因素进一步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 在学生掌握新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的内容。本课时以积极引导的思想,详细分析了“什么是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2、章节分析
3、 课时分析
1、了解什么是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包括哪些类型。
2、明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对心理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2、正确评价和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能力目标
克服心理问题,做个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
情感目标
一、说 教 材—教学目标分析
难点
重点
理论层面:掌握“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实践指导:学会 “ 如何及时克服心理问 题 ” 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说 教 材—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说 学 情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 本课学生是我校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为16.2岁,是心理幼稚走向心理成熟的过度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因此,他们需要了解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2、职校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生活目标不明确,时常出现空虚、郁闷的心理状态。此时,了解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学习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调整出最佳的心理状态适应高职的学习生活。
3、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需求: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新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调整的基本策略,对高职生常见的心理压力类型已有所了解。此时,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身心发展的知识,解决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困惑。
三、说教法 与 学法
总结
根据《高职心理健康》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案例教学。创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法为重心,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主动探索知识,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法
2案例分析法
3问题驱动法
1探究法
2角色扮演法
3讨论法
第四环节:难点突破(16分钟)
第三环节:知识扩展(15分钟)
第二环节:重点探究(20分钟)
第一环节:激发学习兴趣(26分钟)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指导思想: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以上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第五环节:小结提升(8分钟)
教学设想:由于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且缺乏有关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相关知识,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极具代表性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环节: 案例分析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1 : 小赵是某职业院校一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自从入学以来情绪一直很低落,比较多疑,经常与自己同宿舍的同学说一些不可理解的话,如:“经常有人监视我”,“别人都合伙要害我”等。在学校里吃饭、喝水都用银针测验。晚上睡觉前把刀具放在枕边以防万一。
——被害妄想症
第一环节: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2:小李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最崇拜的人是比尔•盖茨,一心想着今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后自己创业。但由于沉迷网络游戏而高考失利,没有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被某职业院校录取。为此,他整整一个暑假都郁郁寡欢,觉得自己的美好前途全都毁了,渐渐地,小明总觉得周围有人在嘲笑他,还经常听见有人骂他是笨蛋。他总是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常常因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
——躁狂抑郁症
第一环节: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小柳是某职业院校三年级的学生,他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与人讲话时也不整正视对方,像做了亏心事似的,一说话脸就发烧,心怦怦直跳,全身都会起鸡皮疙瘩,总觉得别人讨厌自已 。
———社交恐惧症
第一环节: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 案例中的来访者怎么了?有什么不寻常的表现?他们的行为和自己之间的区别?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可参考课本基础知识,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学习关于心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类型的相关内容。
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心理问题 二、心理问题的类型
第一环节: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设计: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各抒己见:以同桌为单位,相互回忆一周内发生的不如意事件和心理感受?
2、小小测试: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69页的测验内容,了解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3、成语故事:杯弓蛇影,阅读并讨论。
第二环节: 重点探究 ——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各抒己见”, 因为最好的案例就是学生本身的生活事件及其感受,通过这个步骤可以增强知识的生动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小测验: 通过测试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心理状态。
三、成语故事: 学生熟悉的典故,减轻了学生的理解障碍,容易得出结论。
第二环节: 重点探究 ——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总结: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处理,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完成教学重点知识的学习:
1、心理问题的存在是普遍和正常的。
2、心理问题来自“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个人对事件的评价影响了心理的感受。
第二环节: 重点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设想:本环节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第二个教学环节的探讨,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消沉、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作为对自己心理健康状态的关心,学生就会有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 当小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心理障碍呢?以此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课本介绍的高职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类型,完成本次课的知识扩展。
第三环节: 知识扩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知识点突破:高职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
1、神经症:
2、性心理障碍:
3.人格障碍:
第三环节: 知识扩展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设想:“授之以渔”是教学的目的。通过上面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只要积极乐观,心理问题便不会发展为心理障碍。那么如何解决心理问题的存在就成为学生想探究的下一个话题。本环节包括两个步骤,一是经验交流,二是采用“角色扮演法”,探讨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第四环节: 难点突破——穿越心灵的“枷锁”
学生活动:
1、经验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不一定是 科学的,但是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学会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
2、角色扮演:学生自选场景,互换角色后谈感受。
第四环节: 难点突破——穿越心灵的“枷锁”
难点归纳:
1、学会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
2、学会坦诚交流。
3、学会自理。
4、学会深呼吸,保持平静的心理。
第四环节: 难点突破 —— 穿越心灵的 “ 枷锁 ”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并不代表我们的心理不健康,但同样要及时调整预防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障碍。要学会克服一心理问题的方法,做个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养的人 。
布置任务 :
我做小小咨询员 : 帮助一位同学分析最近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并给出解决的建议,以书面记录的形式上交
第五环节: 小结与巩固——迎接美丽人生
主题:心理问题知多少——我能克服
一、什么是心理问题:情绪消沉…
二、心理问题的类型:(1)心理困扰:(2)心理障碍:(3)精神疾病:
三、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心病”
四、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健康
五、如何及时克服心理问题的产生?★★★(学生书写)
五、说板书设计
指导思想:本次板书以“心理问题之多少”为主标题,以“我能克服”为副标题。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在内容上简洁清晰,让学生在众多知识点中理清课堂内容。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