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信息技术说课小学信息技术说课> 正文

广东省佛山市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说课稿 巧妙走出正方形

Tags: 巧妙走出正方形
字号:T|T
本站微信

 大家好:
今天 说课的题目 是 《 巧妙走出正方形——多次循环和显示模块的使用》
以下四个方面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但我将从教学过程说起,把教法学法等渗透进我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巧妙走出正方形 》 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编制的小学信息技术 五年级课本第二单元第 17 课。在此之前,学生已 能初步灵活运用“直行”、“转向”模块编写程序,并初步了解 了 参数的作用。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在教学中,我发现显示模块与多次循环相关性较弱,因而我对教材做了这样的处理:在第一课时只讲授多次循环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我采用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

(一)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参观古塔,发现人巡逻正方形基座的古塔浪费人力资源,抛出问题:能不能编一个程序控制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巡视?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情境教学法告诉我们,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所以我创设了来源于生活的有意义的古塔巡逻情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使知识的后续迁移,提高学生具体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师生互动,分析问题:
问题抛出后,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口头互动、协作与会话中分析问题、分解问题,掌握一般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与学生一起完成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即是直走、右转命令的复习。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互动教学法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让学生用眼观察、竖耳倾听、动脑思考、开口讨论。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似的,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面对问题才不会无从下手。因而这一步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至关重要。】



解决问题第一步:直走、右转的命令复习

(3) 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分析完问题后,接下来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 主要服务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多次循环模块的掌握
难点是循环结构及循环体的理解。 解决问题三部曲的第二步 和第三步 都让学生带着对应的探究问题分组实践,并提前录制了微课锦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点击观看。微课锦囊中是对重难点的解析。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利用了探究学习法,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在这一环节,我做了较多的课前准备工作,设计了有意义、能够突破重难点的探究问题,并在每一个探究结束后进行查漏补缺、小结点睛。】

【任务一】解决问题第二步:机器人巡逻一次——走一次正方形
(知识点:利用直走、右转组成顺序结构走正方形)
探究问题:正方形有哪些不同走法?对应的程序如何?
【小组带着问题探究任务,自定步调点击微课锦囊】

【 微课锦囊:
1 .实物演示:机器人走正方形,引入课题。
2 .课件播放:分解机器人走正方形的 8 个动作。
3 .建立数学模型:
4 .画流程图 】

【任务二】解决问题第三步:机器人反复巡逻——多次走正方形
(知识点:使用多次循环)
交流: 数一数,共有几个模块?如何要使机器人走 2 圈,应怎样编写程序?
交流 : 走 3 圈、 10 圈……,甚至是 100 圈呢?将有多少模块?
探究问题 1 : 用循环命令为什么只保留“前进”和“右转”?
探究问题 2 :循环体 位置为什么只能摆在循环模块内,摆在上或下有什么不同?
探究问题 3 : 循环次数怎么确定?

【小组带着问题探究任务,自定步调点击微课锦囊】

【 微课锦囊:
1. 课件演示重复的部分和次数(用红色边框圈出)。
2. 课件认识顺序结构,引出循环结构。
3. 课件出示顺序结构和多次循环结构的对比流程图。
4. 循环体位置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



(四)师生互动小结,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之后就是规律的提炼、以及知识点和方法的总结。
在转向时间和循环次数如何确定这一知识点的总结上,我主要利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边数形状的边数及其对应的循环次数和转向时间之间的关系。
循环次数 = 边数
转向角度 =360/ 边数
转向时间 = 转向角度 /360=1/ 边数

(五)拓展:小组比赛
规律来源于生活,又再一次回归应用于生活。最后,我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同场景的问题解决上。

分层探究:循环结构简化了程序模块。用循环还可以编写出很多有意思的程序。本节课我们解决了正方形古塔巡逻问题。生活中,你会发现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巡逻赛场、广场、景区、办公大楼等等地方,而这些场所的形状多样,有正六边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等,翻开书本第73页,我们试着利用多次循环让机器人走出更漂亮的图形,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吧。

三 、 教学目标 的实现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我解决了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学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画图。
 掌握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 在调试程序完成对机器人控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激发学生对机器人 知识 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 自评: 本课, 教师 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 辅导 ,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一节课不足以达成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应该能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注意,知识技能的生活化,与具体情境结合,让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纸上谈兵,而是生活上的可用工具。
教学结构流程图
第17课 巧妙走出正方形

相关阅读推荐:

广东省佛山市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说课稿 巧妙走出正方形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