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观课评课活动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观课是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专业活动。它是更新教学观念的主要渠道,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然而,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工作量较大,公开课开设多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师中被动观课、贫乏准备的现象时有发生,观课教师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观课前临时接到“听课命令”,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急急忙忙赶到教室,似懂非懂的听,走马观花地看,疲于应付地记,既弄不清教学意图,更看不出教学问题,整个听课过程带着极大的盲目性,观课质量极其低下。
笔者纵观身边的听课现象,发现我们一线的教师很少时候能真正拥有观课的自主权,更多时候是课前被“临危受命”,对于观课的内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研究主题茫然所知,极不情愿地一番走马观花,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笔者倡导菜单点课的观课活动:例如以教研组为单位预制一学期的观课单,观课教师按需点听;校内的骨干教师的点单课活动;校际间的互相点听骨干教师优质课的联谊活动;市区级教研采取“菜单式送教下乡”的活动等等,这样的活动因为贴近教师的教学的草根需求,尊重了教师的自主权益,从而能有效激活听课教师主动观课的意识,增强观课实效。
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评课的原则、要领、形式和技巧反映了评课的规律和技术。
然而由于被动听课也直接影响了评课的质量效果,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研讨形式,我感觉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在观课前,观课人员缺少必要的交流,观课的重点不明确,观课人员缺乏明确的分工,研究性、目的性不强。
2、教师在评课时,善于当沉默的听众,不善于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的经验和做法缺乏批判性思维指向。
3、教师们在评课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教师如何教,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控制课堂的问题,但对学生如何学,有没有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缺乏关注。
4、评课活动的随意性较大,问题解决的目的性不强。
我反思了目前的评课活动,感觉到有多方面需改进和提高。
1、学校要建立有效地听课制度,对于被观课的教师应提前通知本人,使之有心理准备,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在观课之前,要确立明确的研究主题,研有目的,学有方向,突出观课的目的性和研究性。
3、在观课的过程中,要增强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学效果意识,学会用课堂教学观察技术的有关量表分析课堂,关注对教师所设问题价值的关注,关注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实现从研究教师的教为主向研究学生的学为主的转规。
4、“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增加观课人员的成份,吸收其他学科的骨干教师参与本学科的观课评课活动,倾听来自非本学科专业人员的声音,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5、充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正确处理课前预设和自然生成的关系,对课堂中动态生成问题的处理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可能更有价值。
6、积极争取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支持,在评课中坚持自评、互评、点评相结合,通过专业引领,提升研究层次,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