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开启孩子的心门
在我们校园的后面有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小坝子,坝子中间有一棵茂盛的黄角树,像一把巨伞遮住了整个坝子的天堂。今年我们四年级二班的教室刚好紧靠着这块小坝子,只要一下课孩子们就往坝子上跑,上课了还恋恋不舍不肯回教室。那块坝子有什么魔力能吸引孩子们一有空就往那里跑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一天同学们放学都回家了我特地去了那块坝子看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块本来干净整洁的坝子到处是果皮、废纸屑还有吃剩的零食袋;黄角树干上,后围墙上面满是用小刀刻画出的形状各异的“图案”,到处伤痕累累,一片狼籍,真是不堪入目。
看到此情此景,顿时一股无名怒火涌上心来,我真想马上狠狠地训斥同学们一顿:老师平时教育你们要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在墙壁上乱刻乱画,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都学到哪里去了…….类似说教的词句都一股脑往外冒。但是,我马上又冷静了下来,又一想,我平时那么苦口婆心地教育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讲文明有礼貌,爱护公共卫生,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不正说明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只靠呆板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这只是灌输式地教育孩子,可能有的孩子是左耳进右耳出,无法把行为规范的要求转换为自觉的行为。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他在自己玩的同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文明,也没有考虑到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新的认识?并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自觉的文明行为呢?我想到了“班级活动”,它可是班级集体教育的有效形式呀!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开展多种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在活动中,他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也可接触各种人与事从中获得知识,增强思考能力。我何不通过开展一次班级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比较、鉴别、感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让学生自己成为教育和学习的主人,发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这可能比空洞地讲道理要真切得多,印象也深刻得多,效果也可能好得多。此刻,一个计划在我心中生成。
第二天,我来到教室,不动声色的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猜”字,然后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开展一个班级活动,主题就是这个“猜”字,有兴趣吗?”,同学们一听要开展活动个个欢呼雀跃吵着问:“猜什么?”, “猜什么?”看见孩子们兴致高涨我便故弄玄虚地说道:“这次猜的活动可不仅仅是个平时猜谜语那么简单,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联系,猜出来可有一定难度呀!”孩子们不服气地说:“老师快出谜面吧,相信我们一定能猜出来!”我见时机已成熟,便神秘地告诉他们:谜面就“写”在你们平时爱去玩的小坝子里,谜底是和你们的学习生活有关的一句话。全班分三组,第一组的谜面在小坝子的地上,第二组的谜面在黄角树上,第三组的谜面在后面的围墙上。各组要由组长带领,有纪律地去看、去猜,注意安全,遵守秩序,比一比谁最先猜出来。孩子们听完规则后小鸟一般欢蹦乱跳地涌出教室。
我期待着孩子们能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认识感受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危害。一会儿,三个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里都惊讶地问我:“老师,坝子里什么也没有,你让我们猜什么呀?”我也故作惊讶地说:“不可能,老师把谜面明明就“写”在你们常去玩的那块坝子的地上、树上和墙上了,你们是不是没有仔细地看用心地想呢?注意它和你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有关系,再去好好地看看想想,你们一定有新的发现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猜出来的!”同学们在我的鼓励下又满怀好奇地去了那块坝子。等了好一会儿,孩子们默默无语地回来了,从他们惭愧的神情里,我知道他们猜对了答案也猜透了我的心思。第一组汇报说:“我们看见坝子的地上到处是我们扔的垃圾,小坝子被我们弄得太脏了,老师是让我们猜随便乱扔垃圾,不讲卫生,这种行为不对。”我满意的点点头;第二组汇报说:“黄角树干上被我们刻画得皮开肉绽,深深地伤害了给我们遮风挡雨的树爷爷,老师让我们猜,不爱护树木,这种行为很不对。”我会心地笑了;第三组接着汇报说:“围墙上被我们乱涂乱画,面目全非,老师让我们猜,不讲文明乱涂乱画,这种行为不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的。”看见同学们一一地认识了自己行为上的不足,我又抓住这个时机因势利导问同学们:“你们都说这些行为不对,假如你是一名文明劝导员,你会怎样劝导他们呢?”在我的激励下沉闷的教室开始活跃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说得那么认真,有的满腔愤怒,大声责备不讲文明的学生;有的意味深长,深情劝告同伴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做了应该怎么改正呢?”。同学们纷纷提议马上用实际行动去改正,建议提了不少,要马上清扫坝子还它一个清白,要建立提醒同学们的警示牌,还要建立监督岗呢……只说还不行我得让他们落实到行动上。我让同学们自己小组分工去清扫、保护玩耍的乐园。
过了一周,当我再次去看那块坝子时,我又大吃了一惊,干净整洁的坝子旁多了一个垃圾桶,同学们说是自己凑钱买的,还多了一块警示牌,标语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讲卫生从我做起”。黄角树下也多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让树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后面的围墙也焕然一新了,听说是乱刻乱画的同学自己出钱买的涂料,请工人叔叔刷的。从那天开始,我看见孩子们对这块坝子总是爱护有加,漂亮整洁的小院吸引了更多的孩子。
看着树荫下踢毽跳绳做游戏的孩子们我不禁感慨道:一个小小的活动能让同学们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的把好的文明习惯落实到了行动中,更可贵的是孩子们也从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成了保护环境的小主人。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活动是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孩子们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道德认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评 析
道德认识是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基础,然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呆板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道德认识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才能形成。针对我班出现乱扔垃圾,在树上、墙上乱刻乱画不文明现象,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文明行为的认识,教育孩子们要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我改变了传统的向孩子们说教或者严厉惩罚的方式,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方式,开展了一次“猜”的有趣活动,通过活动进行说理,使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不文明的行为,知道了怎样做才叫文明。也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动”的环境中教育,往往胜过“静”的条件下说教。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