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教育教学小百科> 正文

针对留守初中生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感恩教育,唤回留守儿童迷失的心灵

本站微信

感恩教育,唤回留守儿童迷失的心灵
一、自杀?离家出走?
陈晓曾因动心脏手术而休学,后留级到我班上,常因身体不适的原因请假。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学生们返校上自习,她的座位却是空的。打电话到家里,她的奶奶告诉我,下午2点钟左右,陈晓就离开了家。当时已经七点多了,她不在家也不在学校,一个女孩子会到哪里去?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任教六年来,我第一次遇到女生离家出走。当晚,她的奶奶发动亲戚到镇上四处寻找,却毫无头绪。第二天,竟在她房间的书桌下发现了一封遗书:
爸爸妈妈,奶奶,亲爱的老师同学: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可能我已经不在这个世上。我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我是父母的累赘,我的存在是一个错误。
爸爸妈妈,我曾经给过你们机会,但是当你们在电话里骂我钱用多了的时候,我的心就死了。寒假里,你们还让我到三妈的饭馆里去洗碗,那个工作好苦好累,我说我想回家,你们就是不让。我好恨你们!我是你们的亲生女儿吗?
我走了,你们不要找我。就当没我这个女儿吧!
这一天,她的奶奶一直以泪洗面。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想到自己的学生竟有心求死,不禁在办公室失声痛哭。
陈晓失踪的第三天,她焦急的双亲辞掉了在海南建筑工地上的工作,坐飞机回到了家。陈妈妈眼睛哭得又红又肿,陈爸爸的两鬓一夜间长出了白发,很快他们又发现了一封陈晓写给好友的信。在信中她声称,她想过死但又害怕,最终她决到定到成都投奔网友,到外面去打工,不想再回来。
知道她没有去寻死,大家的心稍宽。但一想到她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又说要投奔网友,我们非常担心她上当受骗。
第四天,人找到了。陈晓并没有投奔网友,钱用完了,她在重庆井口附近的一家小食品厂打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少得连吃饭都成问题,她终于扛不住了,主动给家里打电话,晚上十一点钟,一身疲倦的她终于被父母接回了家。
陈晓知道这次事情闹大了,学校甚至和公安部门联系,准备在成都找她信中提到的网友。她跪在地上认了错。她的妈妈决定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管教她。这次经历过后,她有一定的积极变化,但是,在她的眼中我还是看到一种无所谓的眼神,她和父母的关系依然冷淡。我知道这件事不能就这样结束。
二、她的故事
首先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她。通过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询问与之要好的同学,以及和本人的多次详谈,我走入了她的成长故事。
陈晓,女,初二、3班学生,现年15岁。父母为普通的农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她是由奶奶带大的,用现在比较热门的话来说,她是个“留守儿童”。小学时,在别人的眼中,陈晓性格内向腼腆,成绩优秀,父母觉得很放心,所以多年来一直在重庆打工,很少回家。父母信奉的是农村传统的教育,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对她的管教多半是打骂,很少有触及内心的谈话。一年多前,正在读初二的陈晓被查出心脏多长了一根血管,被迫停学接受手术,家里也因此背上了四万元的债务,父母只好远走海南,以挣钱还债。我当时教的还是初一,陈晓就留级到了我所任教的班。初一下期,初二上期,她表现良好,虽然因为手术的后遗症经常请假,成绩时而优秀时而中等,但在学校里从不惹事,很守规矩。各科老师对她的评价都不错。从在校表现,真的很难看出她内心的波动和思想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情关怀,陈晓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压抑。另一方面,她花钱如流水,虚荣心强,经常和别人比吃比穿,一个月要用掉七、八百元钱。这对辛苦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她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还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再加上处于迷茫而燥动的青春期,很多的心事无人倾诉,内心的抑郁让她很想找到一个出口。
初二的寒假中,她迷上了上网。喜欢打“劲舞团”,还交了几十个网友。为了上网,通宵不归。和网友煲“电话粥”,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家里的电话费一个月竟然高达300多元。
她的突变让家人既震惊又气愤,回家过春节的爸爸打了她,并把她送到了亲戚的饭馆里打工。她伤心极了,甚至还以不上学来威胁父母。
开学半个月,她向父母要钱买衣服和自行车,被父母念叨了,长期积累在心中的不满就此爆发。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出。
她说,她觉得父母对她不好,说她钱用多了,学习不够用心。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听起来很烦!她讨厌她妈妈,老是不相信她,怕她去上网,经常跟踪她。有时候,她顶了嘴,就会被打。她觉得父母很小气。她和父母,没有话说。她更愿意向老师向朋友诉说心事。
三、为什么她会变成这样?
有教育家曾说过,每一个问题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陈晓这件事的关键也在于家庭的影响。多年来,父母为了生计把她一个人留在家,她一直认为自己被亏欠了,不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和深沉的爱,只是一味的索取。而一旦索要不成,便觉得极度不平衡,认为自已 “不被爱”。 找不到情感寄托的她,一接触到网络,就深陷在虚拟世界中不可自拔。她喜欢在网上倾诉的痛快刺激,以及被关怀的感觉。虽然她自己也觉得和网友的交往真假难辨,甚至还有一定的风险。年迈的奶奶只停留于让其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不能对她的行为偏差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无形中更助长了她自私任性、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从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就很容易钻空子。在和一群虚荣心同样泛滥的小姐妹混熟了以后,很快地陈晓的生活中心就变成了攀比吃喝玩乐。因为她身体不好,父母又不能在身边照顾她,就尽量的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夫妻二人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一个月辛辛苦苦挣得到1500元左右,陈晓的生活费就要占收入的一半。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他们总是克扣自己的生活费,把钱寄回来给陈晓买衣服鞋子、牛奶、营养品等。但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再加上管教方式简单粗暴,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陈晓很反感,对家庭觉得失望,更理直气壮地对家长索取物质、不思回报,感恩之心严重缺失。
陈晓处于敏感、冲动、好奇、叛逆的青春期,目前的社会环境又复杂,良莠不齐,中小学周围林立着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内心防线脆弱,外部诱惑多多。很多像陈晓这样的留守儿童就这样迷失了自己。
如何才能拒绝花花世界的诱惑守护心灵的纯洁?如何才能远离虚荣回归朴实的生活?如何才能不萎靡颓废放纵自己?如何才能不畏惧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艰辛,孜孜追求弃而不舍?我觉得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父母无言的爱,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才能让成长有依托有信仰。感恩,会成为一条纽带,让沟通变得容易,孩子不再抗拒,教育引导能触及心灵,行之有效。感恩,会形成一股引力,让孩子的心排除一切干扰,不走偏路,只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感恩,会成为一种动力,让孩子克服艰难困苦,不再抱怨,用坚毅和踏实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四、用感恩教育的阳光,唤回迷失的心灵
在仔细的分析后,我认为只有让陈晓体会被爱,学会感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纠正偏离的行为。从内心出发的感恩,才能让她认清自己,喝下父母的苦口良药,治她长久以来的心病。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通过多次个别谈话,让她认识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为她借钱治病;妈妈曾每天步行好几公里为她送中药;爸爸节假日在工地加班,只为了给她买复读机;因为她的出走,妈妈伤心欲绝;为了教育好她,虽然经济压力沉重,妈妈还是辞工回家;父母只是话说得难听,心里全是对她的爱……经过老师的点拔,她触动很大。
举行了《说说咱爸咱妈》的主题班会,分享其他同学和父母之间的感动故事,让她提高认识,消除顾虑,也在班上营造了良好的感恩氛围。
布置“孝心作业”。要她每天出门、回家和妈妈打招呼;晚上回家和妈妈聊聊学校的事儿;主动向父母表达改正的决心,消除互相之间的不信任;主动打电话给爸爸汇报学习情况;给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育她学会“换位思考”。每个星期要她看看湖南电视台的“变形记”纪实节目。
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做好沟通协条,让家长认识到,打骂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性格执拗的孩子必须要通过交流打开思想上的结,才能使教育有效。
通过这几周的观察,陈晓的状态比以前要好得多了,用钱比以前节约了,不再沉迷网络,能够静下心来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她说,和妈妈摆过几个晚上的“龙门阵”,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美好的事。现在家里都靠爸爸一个人在外打工,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就太对不起人了。
看到她的转变,作为班主任的我有一点点成就感。但是,我也知道,还是应该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具有反复性。而且这是个长时间积累而成的问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解决。所以我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密切关注陈晓的思想动向和行为变化。
评析:
其实,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障碍造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普遍。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情感需求常常被漠视,情感教育陷入盲区,更容易偏离成长轨道。隔代长辈教育力不从心,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容易让孩子形成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的性格,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表现为隐性,长期潜伏,不容易发觉却影响深远。成长之路一旦走偏,纠正起来的代价和精力是难以估算的。
作为学校教育,在抓好文化课的同时,更应该研究如何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净化熏陶他们的心灵世界,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学会感激、学会宽容,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拥有感恩的心,才能拒绝外界的诱惑,走过青春的困惑迷茫;拥有感恩的心,才能找到生活的动力和信仰,最终成人、成才、成功!
 

相关阅读推荐:

针对留守初中生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感恩教育,唤回留守儿童迷失...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