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孩子的心灵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班主任是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灵魂来塑造学生的灵魂。有人为班主任写了这样一首短歌:“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 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的信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
八年前,刚刚从綦师毕业的我分配到了三角吉安中心小学。18岁的我怀揣着很多梦想,走上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工作岗位。我接到这个班的第一时间就记住了一个叫李想的孩子,因为他太调皮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淘气包”,特别爱作弄人:正当我激情高昂地讲课时,却听课堂上突然传来了一个女孩子的尖叫声;“老师, 李想扯我的头发!”。体育课更是他的“天堂”,这不!体育老师气急败坏的把他领到我的面前,他居然在上课前把篮球的气全部放掉了。结果那节体育课同学们都没能玩上向往已久的篮球。有一次,他居然把作弄的矛头指向了我:穿了一件白色T恤的我在教室里监考完毕回到办公室,同事几乎尖叫着对我说“快!快去换件衣服!”原来我的衣服后面到处都被洒满了墨水。事后调查,又是李想的“功劳”。
刚毕业的我年轻气盛,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衅,我气极了,于是天天都当着同学的面教育他,天天放学后把他留在办公室。每次,他那双倔强的大眼睛总是饱含着泪水。半期过后,我所有的激情几乎都被浇灭了:这个孩子无可救药了!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学校的一个老教师把她摘抄的教育笔记给了我。在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中,记录着冰心的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还有卓立校长的见解:“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看了这段话,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原来淘气是孩子的特点,犯错误是难免的。想想班中的李想,再想想自己平日对他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我不再为他的淘气生气了,而是深深地自责。对啊!心平气和才会有更科学的解决方法。对于这样一个特别伤脑筋的孩子,我却一次也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也不了解他的家庭状况。想到这些,我彻夜难眠。
第二天下午放学,班上的同学把我带到他家。当我正气喘吁吁感叹路程如此之远时,却看到李想一个人坐在家门前,呆呆的盯着面前早已不动的陀螺。我没有叫他,而是仔细的看看了他的家,那可真的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贫穷!两间破败的土房旁边有一间摇摇欲坠的所谓厨房,周围几百米没有人家。这时,从房里出来了一位老人。孩子也发现了我,可奇怪的是他并没有表现出对我到来的高兴与欢迎。从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了他特殊的家庭背景:那位快60岁的被他称为爸爸的老人是他唯一的亲人。然而他和李想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他是一个私生子,和许多不幸的故事一样,他的亲生父母在未婚的情况下生下了他却劳燕分飞。谁也不想让这个孩子成为自己今后的绊脚石。于是,这位孤寡老人收留了才3个月大的李想。
家访后,我才真正开始仔细观察这个孩子,他其实很聪明:虽然上课经常不太听讲,但考试总在班级前面。与老人的交谈中,我明白他内心的孤独。他淘气是想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是想交到更多的朋友。可是由于处理方式不得当,同学和老师都讨厌他。明白这一点后,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并尝试着和他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孩子感觉老师的关爱。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我首先引导班上的同学和他交朋友,用集体的力量将他从孤独的世界中拉回来。组织班级小干部开会,教育他们主动和李想交朋友,和他玩,送给他学习用具。我还给他买了适合的课外书。原来他的求知欲特别强,一拿到书就爱不释手。其次帮助他树立自信心。由于家境和家庭的原因,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自信心已荡然无存:不敢高声说话、不敢正眼视人、不喜欢和同学谈论自己的家庭、更不喜欢带同学老师到家里玩。于是我刻意寻找有利契机,开始了对李想的教育故事。
故事一:有一次上作文课,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在这之前我给孩子们讲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故事。作文交上来之后,我看到李想的作文里这样写到:我本来没有家,是我的爸爸收留了我,给了我一个家……看得出来,孩子是用心在写。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同时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我在他的作文后批道:孩子,你并不孤独。我们大家都爱你!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棒,你能在下次作文课上把你的作文念给大家听吗?
作文评讲课上,我鼓励同学起来念自己的作文:“同学们,这次的作文好多同学都写得非常棒,谁愿意念念?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我边说边观察李想,他的头始终埋着。有几个同学都起来念了作文,李想一直静静地听着。终于,他抬起头看着我,我也用眼神鼓励他,告诉他别怕。看到他犹豫着想举起手,于是我走到他身边,装做无意的拍拍他的肩,无声的告诉他:“别怕!”最后同学们第一次欣赏到他的作文,几个伤感的女同学甚至流下了泪水。我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感动,示意全班同学拍起了掌。从那以后,我经常用眼神给与暗示与他交流,激励之情只有我与他能明白。
故事二:学期末,他考试成绩不匪。我破天荒地发动学生给每个成绩优异的学生送喜报。班干部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把贺报一一送到班级前5名同学家中,李想也是其中之一。由于我提前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到李想家时,大家并没有惊讶或看不起的神色。李想冷漠地观察几分钟后,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的爸爸特别兴奋,为同学们忙前忙后不可开交。从那以后,他开始开心地接受同学、老师的帮助。更为可喜的是他 “六一”表彰中被评为了“三好学生”。
我与李想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是就在那学期完之后,我调离了这个学校,后来也曾几次打电话到学校询问他的情况。之后由于工作,我几乎忘了他。
故事三:几年后,我来到了吉安中学看望同学。正当我在办公室聊天时,一群学生拥进了办公室,原来都是当年我任教班级的学生。我看到了李想,他长高了,正当我想和他说说话时,他一下子抱着我哭了…之后,我才了解到他现在彻底变了,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曾多次尝试和我联系,可是由于我的电话号码变换,一直没有联系上。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孙蒲远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淘气的孩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往往能够做出一般‘好学生’做不出来的‘业绩’。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班主任,只有一个字‘爱’”!
拙笔到此,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在对孩子教育的路上,我们无需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也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许是一次柔情的目光,也许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换,给孩子带来的却是一片明净的天空,一个个充满遐想的希望。
评析:
N.哈特曼在他的《伦理学》一书中这样写道:信赖能产生创造力。一个人“相信别人能做的事情,环境会真的去使其做到。” 他归纳道:“信赖能够改变人。”信任是顺利实施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信任具有一种使人振奋的和教育人的巨大力量。
教育转化调皮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复杂而持久的工作,要求教育者方法得当。一个“掏蛋大王”,能够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生”的例子就体现了这一点。从李想的案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不反感和歧视后进生。班主任应针对后进生的特点,处处关心、理解、尊重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温暖;对后进生应满腔热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防止简单粗暴、歧视和反感的作法。这样才能激起后进生萌发改正错误的愿望,从而抛弃旧我,不断进步,成为有信心、求上进的学生。
2.研究后进生形成原因。划分类型,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查找其真正原因,原因归结大概有:家庭方面的影响、个性差异的特点等。作为班主任应结合具体情况寻求切合实际的做法和措施,让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3.重视集体教育的力量。 寓教育于集体活动中,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逐步转变后进生不良意识,最终培养他们成为合格学生。结合学生中出现的个别典型或普遍现象,有意识的开展一些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感染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