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思品说课稿三年级品德说课稿> 正文

三年级品德评课稿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

本站微信

三年级品德评课稿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主题二《品味满汉全席》 活动一《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评课稿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评课1
聆听吴老师执教的《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感觉很有收获,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新颖,形式活泼,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方面:
1、目标定位准确。
在时代飞速发展,文化多元碰撞的今天,让孩子认识、重视、接纳并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品德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节课,目标定位比较准确,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各民族饮食,感受各民族饮食的特点,了解不同民族饮食文化的差异,懂得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从而培养民族感情,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课前准备充分。
每项活动的设计都能较好地体现本课的宗旨,吴老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而课堂上活动的开展,需要课前的准备做基础。其中,有老师的准备,也有学生的准备。本课中,各地民族美食,学生课前有调查,所以课堂上交流兴趣盎然,探究深入,汇报形式也多样。
3、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充满情趣。
吴老师站在儿童的立场,立足于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让课堂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能够珍视儿童生活独有的价值,从不同的层面帮助儿童建构了课程、课堂与儿童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建构了教学内容与本班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的演绎了品德走进生活的教学理念。
4、资源选择恰当。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材中选取的都是儿童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材料。课堂上老师依靠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生活的资源。在认识了解盐城街上各民族的美食这一环节中,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入手,利用图片资源,让学生畅谈家乡街头各民族的美食。这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5、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成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在交流各民族饮食文化特点时,吴老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并研究,课上分组交流汇报,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6、一点小建议:
本课知识容量比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饮食特点,可以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个这个环节过后,安排一个关于各民族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竞赛。
总之,吴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师展示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发挥了主导作用,目标达成度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教学活动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每位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课后点评2
首先非常感谢吴老师及其她的备课团队为我们奉献的一顿丰盛的民族文化大餐。今天的课堂上,那琳琅满目的食品、神奇美妙的传说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独特风味,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真的很有必要。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少数民族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遥远,毕竟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汉族,去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学生不多,即使去过几个地方也不会有全面的认识。因此, 吴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汉族八大菜系的图片、各民族特色小吃的图片、关于民族饮食礼仪的录像资料等资源不时地在课堂上穿插,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饮食礼仪、特色小吃等有了更深地了解,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距离。
在活动过程中,吴老师能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有关资料结合,从自己喜爱的美食到汉族的八大菜系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的分组汇报再到满汉全席的介绍及至盐城街头的民族特色小吃等,既结合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又有机地扩展了教学内容。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本课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环境,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每一环节的活动目标清晰明确,层层递进,如分组汇报各民族饮食文化这一环节,无论是通过照片、实物来介绍少数民族的饮食礼仪还是师生的互动表演,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表现看,孩子们对各民族的饮食已经由陌生到亲切,甚至会有进一步走近它、研究它的欲望。
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目标明,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教学原则,让人耳目一新。
三、注重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今天的课堂上,许多的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学生课前主动搜集资料得来的。许多学生的课堂发言都是“我知道了……”“我了解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汇报的方式各不相同,有实物介绍,有互动表演,更有美食分享……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近距离地感受了各民族不同的饮食文化,相信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沟通、亲如一家的情感之花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悄然绽放。
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了极其丰厚又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其中饮食习惯、特色饮食、地方风味构成了灿烂的中华饮食文化。有句话说的好: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不仅咱们中国的孩子们要相互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更要让博大精深的民族饮食文化走出国门,推向世界。这样既能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世界大团结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

《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评课稿
今天非常有幸向吴老师学习了一节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课。教学中吴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系列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体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整节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实效性强,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使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的看到,孩子们已走进文本,做到回归生活,体验深刻,研究的兴趣盎然。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环环相扣。
吴老师执教的《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一课,是三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课本的第二个主题中的第一个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加深学生对各民族饮食的了解,感受我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让尊重民族的习惯和民族团结意识在学生心理扎根。吴老师紧紧围绕这个目标,通过选择、列举大量代表民族饮食实例的图片,创设情境,进行展示,与学生进行交流。再现生活情景,谈议结合,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二、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研究的兴趣盎然。
在这节课上,吴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学生很有兴趣的问题进行引导,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事,学生敢于表达,乐于研究,兴趣盎然。比如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说到美味佳肴,你最先想到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什么菜?
2.你知道哪些烹饪方式呢?
3.在了解盐城街上的美食这个环节,老师出示了一系列盐城街上的美食之后,问:你吃过什么?什么味道?除了老师给你看过的,你还吃过盐城街上的什么美食?
……
当然,吴老师的这节课处处都紧密联系生活,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尊重学生,体现了课堂活动的开放性。
首先表现在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吴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的一些饮食,而不是作一些硬性的规定,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体现了内容选择上的开放性。
其次表现在活动过程的的开放性。吴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各小组汇报自己组里研究的内容,采取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研究内容临时组建讨论小组的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选择,体现了活动过程的开放性。课堂上我们发现虽然各小组的人数不是很平衡,但学生讨论热烈,交流踊跃,研究的效果较好。
总之,吴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层次清晰,流程自然,结构紧凑,实效性强,课堂上体现了老师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
以上是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可能也有不成熟之处,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评《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一课
吴老师上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这节课的课堂氛围特别活跃,教学过程很有条理,学生也是学得轻松愉快,吴老师很好地突出了思品课的活动性,力求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欣赏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和感悟。比如,她几次提到学生身边的美食和小吃,一次是问学生你平时喜欢吃什么菜,第二次是播放盐城街上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饭店,最后问了他们还在街上吃过什么小吃,这样的设计感觉很好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吴老师在介绍各民族不同饮食特色和习惯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孩子享受了一顿丰富的视觉盛宴,学生或惊奇或赞叹或兴奋,拓展了他们的知识,加强了互动,学生和老师达成了很好的默契。
 

相关阅读推荐:

三年级品德获奖教学设计 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

三年级品德评课稿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了解各民族的美味佳肴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说课稿 夸夸我的同学说课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夸夸我的同学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粤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我是一个小帮手说课稿

辽海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说课稿 我是谁说课

辽师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我与小伙伴说课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的责任说课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集体力量大说课稿

教科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说课稿 过年啦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