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思品说课稿三年级品德说课稿> 正文

认识自然评课稿

Tags: 认识自然
字号:T|T
本站微信

 《认识自然》评课稿
今天,王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认识自然》。这是一堂流光溢彩又不乏自然朴实的本色课。王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走进文本,回归生活,体验深刻,思想升华。下面,我来谈谈这节课的听课感受:
亮点之处
一、徜徉于“生活”,感知自然魅力,诠释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要指导生活。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对自然的认知融入生活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层层深入地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在 “神奇的自然之旅”环节中,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然后教师抛出问题: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走出课本,视野放眼于生活,聆听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声音,描绘出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画面,听觉、视觉多种感官刺激,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见缝插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美丽的大自然为人类作出的奉献。如:在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土地为人类提供农作物后,教师立即追问:同学们,回忆生活,想想,大自然的土地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什么呢?学生思绪再次飞向生活,他们积极表达,师生、生生互动掀起高潮,孩子们对自然的认知得到了提升。在教师“生活意识”的渗透下,学生无形中学会在生活中了解自然,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学生在介绍土地为人类提供矿产资源这一内容时,他们紧紧联系生活,由家人工作感受到了大自然对我们的养育。这时,教师巧妙地发挥教学机智,抓住学生的思维灵动点,提问:咱们班谁的家人都在煤矿上班?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煤炭资源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孩子们大胆活跃,纷纷表达。整个课堂沸腾了!至此,孩子们真实地认识到煤炭资源给予我们人类的馈赠,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尾声,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大自然养育了我们人类,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们异口同声:保护大自然!课堂最终回归生活,达到了课标所指出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要指导生活”的目的。
二、游连于“活动”,了解自然价值, 体现课程特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本节课中,王老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思维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探究,整个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就本节课,教师设计了“神奇的自然之旅”“自然百科全书”“真情赞自然”三个大环节。在“神奇的自然之旅”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引导学生初步走进自然的世界;在“大自然百科全书”环节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通过教师有效到位的指导,学生以多样的活动展示形式使整节课流光溢彩:如:有的小组以“屏住呼吸,捂住口鼻”的游戏方式体验空气的必不可少,认识大自然的重要性;有的小组以图片解说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认识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奉献;有的小组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活动中感知到大自然多么伟大。在“真情赞自然”环节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学生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在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有了质的提升。纵观整节课,师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对话,生生在活动中得到了认识的提升,课堂充满了灵动。
三、借助于“媒体”,认识多元自然,呈现课程精彩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确实,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变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环境,还能够拓宽教学资源,延伸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 王丽娟老师这节课,就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充分整合在一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神奇的自然之旅”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播放各种各样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为随后的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后又出示了精美的自然风景图片,学生眼前一亮,思维火花瞬间被点燃,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交流“大自然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什么?”这一话题时,教师展示过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拓展了有关动物的视频,学生对大自然的价值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遗憾之处
教学永远是缺憾的艺术!不管老师的预设有多充分,准备得多好,课堂却永远像雾里看花,无法捉摸。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问题 :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语言也比较单一。特别是生生评方面做得不够。
2.教师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上不够巧妙。本节课有许多生成的东西,教师在引导点拨方面不够智慧。
3.品德课也要做到“以人为本”,力求学生全面参与,特别是要关注“弱势群体”。本节课学生活动中,学生参与面不广,小组展示是部分学生的独角戏,生生之间互动对话较少。
总之,瑕不掩玉,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以生活为载体,活动为主线,媒体为平台,充分体现了品社课程的特点。同时,本节课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老师能够发挥良好的素质与主导作用,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言,所有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
最后,我也呼吁在座的各位品德老师们:为我们的孩子打开生活之窗,让他们的德性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这样,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一定会流光溢彩!

相关阅读推荐:

认识自然评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