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 乘法公式之两数和的平方》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两数和的平方公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讲解。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时是第13章“整式的乘除”这一章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在简化多项式乘法运算、因式分解等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本节课,教材从学生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出发,直接让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出两数和的平方公式,然后通过几何背景图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公式的理解,接着通过例与练进行巩固。这样的安排紧凑,重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前我让每位同学准备了这样的厚纸片(两种不同规格的正方形、长方形厚纸片各两张),教师则准备若干块小黑板。在教学中,又让学生充分通过学习协作小组进行学习。
3、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的上述分析及农村初中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安排如下:
重点:掌握两数和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整式乘法运算。难点:对公式中字母a、b含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公式。
4、关于课程目标,我制定了知识、能力、数学思想和情感价值观这四维目标。我将在第四方面教学程序设计中体现,这里不再展开。
第二方面、学法指导
本节课小组协作学习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是因为我校是农村初中校,学生数学水平薄弱且参差不齐。我认为,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本节课,我安排学生进行随堂小测、组长批改和课堂练习等教学环节,目的就是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三方面、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把本大节乘法公式分为四课时,本课时是第2课时。本课时,我准备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和参与者,以充分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想。
由于时间关系,对上述三个方面,我不再展开。现在我重点说明
第四方面、教学程序设计
1、回顾、导入和展示成就环节
首先,我设置了4道题让学生进行随堂小测,要求学生利用多项式相乘法法则计算。其中,第1题为典型的多项式相乘,2~4小题则导入到两数和相乘问题。
(略)⑴、(2x+1)(3x-4);⑵、(x+2y)(x+2y);⑶、(5a+3)(5a+3);⑷、(a + b)2。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利用随堂小测,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情境,同时检查学生运用旧知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确“两数和的平方公式”实际上是多项式相乘的特例。
各小组长收卷后,教师让四位学生代表上台板演小测题,教师点评,同时给出评分标准。小组长给本组组员批改并评分,组员观看组长批改。各小组长改完后,教师引导班上学生给小测最优秀的小组以鼓掌肯定、表扬。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小组的批改、评分,让组员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发现问题、巩固旧知,并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2、探索新知,归纳公式环节
在点评各小组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台上板演的小测题解答,尤其是第(4)小题。
教师并提问:上述各题的结构有何特点?他们的解答结果又有何相似之处?
在学生充分观察、讨论后,教师提问小组代表。之后,教师总结两数和的平方公式,并分析和给出公式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文字说明小测题(2)、(3)的意义。
这一环节,教师以同类型的问题,指导、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口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而教师对公式特点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完整地理解公式和正确运用公式。
3、公式理解和运用环节
我引导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纸张,通过拼图和分解图形的方法,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公式推导的各步骤。引导学生发现:代数演算过程与拼图的一致性。
我认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即使学生将来运用公式发生错误,也易于纠正。
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安排两位学习组组长上台板演课本P27~28例4 计算,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题。教师在两位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分别回答:公式中的字母a 、b在这两题中分别表示哪个数(或式)?教师同时用双箭头作出标记,并提示学生反思解题过程。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公式中字母a、b 的一般含义,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解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接着,教师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标记、点评,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公式和正确运用公式。
4、练习反馈、拓展思维环节
教师用小黑板体现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先自主完成练习,然后由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组内交流。接着教师让六位学生上台板演,并根据学生板演情况,指出运用公式的要点。
我认为,乘法公式的教学,应讲究“公式结构特征”的介绍,为了说明特征,多角度地阐述同一事物,对初学者总是有益的。
有鉴于此,在课堂练习题的设置上,我分别设置了判断、填空和计算三大题。前两大题的设置,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式;而计算题的设置,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进行整式乘法的运算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教师还能及时检查学生学习“公式”的情况,又有利于师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环节
我首先让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小结,如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哪些成功或困惑?等等。学生的回答只要有理,教师都给予表扬。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通过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教师的适时补充,可以使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加完整、更加深刻,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更加正确。
关于作业布置
我布置了书写和自学两种作业,其中书写作业分为全班级和组长级两个级别。
通过分层布置作业,一方面让全体同学巩固了新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公式的技能和技巧;而通过自学问题的布置,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五方面、评价分析
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两个乘法公式之一,它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在初学本公式时,要通过一节课就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我把本知识点分为两课时上。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平台,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习了新知,也培养了能力。
相关阅读推荐:
›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微课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