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信息技术说课初中信息技术说课> 正文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保存图文

Tags: 保存图文
字号:T|T
本站微信

《保存图文》说课教案
《保存图文》是选取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三章《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从操作技能上看并不难,应是小学阶段所具备的基础技能。因此,本节课的关键点就不应仅停留在对技能的掌握上,而应进一步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构成特点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使用习惯,着重让学生体验因特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网络中还存在着许多糟粕,应学会从中筛选健康的有用信息,为我所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网络,对网络巨大的信息涵盖及操作技巧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小学的学习重点是在“培养兴趣”,是在为初中的学习过渡铺设桥梁。按照新教材的改版思路,初中技能定位为技术价值作为课程核心,即,从技能的必要性去提高。本节内容是帮助学生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从因特网上自如下载各类图文信息,为丰富个人的学习、研究资源库,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本节内容是对学生以前所学技能的一个大总结、大考验,会涉及到学生对文件的认知、对文件类型的了解、对复制粘贴操作的实践应用以及主动筛选甄别优质信息的能力与约束力。
2、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初中一年级学生有来自城市,也有来自农村,他们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不均匀,尤其是城市孩子家中一般已有家用电脑,这更加剧了这种失衡现象的产生。如此强烈的对比,很容易给农村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进而以一种恐惧心理来接触计算机。好在初一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急于表现自己,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认真积极对待。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把他们分成学习小组,让有基础的学生手把手地带动没有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形成互动小组,体现新课标中“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学习”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科学上网,对网络信息的构成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并能自主筛选健康有用的信息
  2、技能目标
A、 有选择地选定并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B、 有选择地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C、 保存整个网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使用习惯,尊重他人作品,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保存网页上的信息,难点是有选择地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疑点是区别保存网页与收藏网页的不同。就本节课而言,从操作技巧上,对学生们来说是以前所学技能的一种实践应用,但涉及到如何有选择地保存信息,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教学方法
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对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循序渐进:
每个知识点随着问题被引出后,我都是让学生试着讲讲,试着操作,然后请大家讨论一番,再有针对性的强调讲解,当每个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在头脑中有一定的掌握后,再动手操作,强化识记。
2、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是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这一教学方法也是我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完在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任务完成后体验成功的喜悦。
3、分层教学,应才施教:
让基础好的同学给基础差的学生做示范,并给予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五、学法指导
本课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师生情、同学情均得到升华。
六、教学准备
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站地址,电子教室,学生自评学案(教参P35五),包括为学生们准备的练习内容已提前分发到座位上。
七、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播放《申奥宣传片.ppt》,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带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国上下的大事,人人动员,人人参与,在座的同学们青春年少、活力四散,如此大事岂能坐视不理?我们学校准备建立一个相关网站,义务向社会宣传2008北京奥运的相关情况,你们都是“小小义务宣传员”,建立网站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这就看大家的表现了,我们的网站现在正“干瘪”在等待着大家的“智慧滋润与填充”。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开始就给他们罩上一个“大帽子”,鼓励他们、信任他们、依赖他们,这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们的“急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请学生讨论,你在浏览网站时都看到了哪些信息?文字、图片、程序等,我们要建立一个网站,这些信息也是必不可少,尤其是文字和图片信息,是展示一个网站特色的最关键所在,我们先从这两方面入手吧。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这两个大组都有几位操作相对熟练的“高手”,以他们为中心,带领本组成员解决以下两大问题
1、 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为了防止太多学生完成一个大练习,造成“一窝蜂”的混乱局面,在提前发给学生的练习要求中,已将本大组成员又细化为若干小组,他们的操作技巧一样,但选择内容的方向不同,例如一组成员完成“申奥口号”的收集工作,一组成员完成“奥运在我心中”征文的收集工作等等(下面的保存网页图片一组也是如此)。学生上网收集信息时,教师已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网站地址,但不做固定限制。另外教师为学生的知识参考已提前放在一个共享文件夹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查阅,主要包括:文件、文件夹、文件属性等概念;文件类型及图标展示(教参P33)。
2、 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收集图片信息时,学生可能在某个网站上进行,也可能利用搜索引擎中的图片搜索功能来完成,作为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操作方法,但应提醒学生,因特网上的信息丰富无边,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搜索方向,有针对性地寻找目标,重点考虑图片的大小、清晰度、格式等等,切忌保存一些“又好看又可爱”但没有实际利用价值的图片。初一学生自制力还较差,他们常常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受画面影响,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操作方向,导致最后交流时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
3、 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此时学生交流作品,明确以下问题:
A、请口头总结保存文字信息的操作过程,并说明你是受何启发想到如此操作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文字保存与文件操作基本相同,均是“选定、复制、定位、粘贴”,完成知识的理论迁移。
B、你将文字保存在哪里?什么格式?如何得到的这种格式的文件?依据初一学生现有的操作水平,一般会分为两种:文本文档和WORD文档。那么如何得到文本文档和WORD文档?这两种文件格式的图标一样吗?这两种文字保存效果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你还见过参考表中哪些文件图标?你知道是如何得到这种格式的文件吗?这里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文件格式与图标的关系。
C、你们如何把图片保存下来的?保存的图片格式一样吗?看看这些图片文件的大小区别大吗?图片格式相同时,文件越大图片的分辨率越高。
D、让我看看你们得到的文件,大家互相根据题目来猜猜里面的内容是什么?请你选择一篇文章或图片简单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
这里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给文件命名应做到“见名知意”,以便于今后的进一步信息筛选,并有利于信息的归类与使用。另外,选择信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切忌盲目保存无用甚至垃圾信息。
E、从网上下载的这些信息,你知道作者是谁吗?如果将来我们引用这些文字或图片信息,你会标明他们的出处或作者吗?这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么做,不仅出于对作者的尊重和对版权的保护,而且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资源储备,便于以后查阅与引用。同时鼓励学生: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在这些优秀作品的背后看到同学们的名字,希望有一天你们自己尽心尽力创作的作品也能成为他人学习与提高的重要参考。
4、 迁移练习:保存网页
引入:2008奥运会中有一个项目会在距离我们不远的青岛进行,你知道是什么体育项目吗?为尽“地主之谊”,我们决定在自建网站中将“帆船”比赛的有关情况作为一个独立分支挂靠,请大家找到相关的网页,保存,以做参考。
提示:你能把整个网页信息全部保存下来吗?(可请一生演示)学生思考:这种操作和以前的什么操作差不多?(文件另存为)从保存结果上看,又有什么区别?保存网页与保存图片操作对话框中参数设置有何不同?保存网页的同时,文件夹中还自动生成了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存放着什么信息?将这些信息删除后,网页能否正常显示?这种保存方法有什么优缺点?这种保存方法和收藏网页有什么区别?
5、 课堂大练兵
A、 两大组成员交换操作任务,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方的操作结果自己判断应该增加或减免哪些内容,互相填充增加信息涵盖量
B、 教师节就快到了,如果你是“2008北京奥运”的小小宣传员,现在你需要准备一份演讲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老师们展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准备材料?准备哪些材料?上网搜搜看,你能不能实现自己的预计目标,把这些信息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
C、 迁移练习:学生参考课本P46-47学习内容,自己尝试相关操作。
6、 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A、说说你的创作心得,简单阐述演讲稿的创作思路。
B、请学生完成学案(P35)中的内容填写,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一汇总,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缺陷在哪里,查漏补缺。
C、 生完成P34的自评,并请旁边一位同学签名证实其真实性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
教学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我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识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便于今后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例如本节课中的很多操作技能,学生们已接触过,但他们从没有如此系统地将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比如文件、文件夹命名规则、类型;保存网页与收藏网页等,既有小学知识的衔接,也有初中知识的贯通。因此学生们通过本节课乃至本册教材的学习,不仅能够获得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有所提高,能够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
2、转换教师角色,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以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语、数、英、政之后的第五位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特有的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例如本节课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并不去限制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方法和渠道,包括不限制学生登录的网站;也不关心学生保存的内容是否准确,教师重视的是学生的操作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另外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在实践能力和兴趣上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教师要通过设立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变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习资源,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适度的发展。
3、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烂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如果我们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我在设计学生的操作任务时,总是把学生捧得很高,给他们一个看似很严肃且重要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影响到他人,服务与他人;同时完成这个任务又不是很难,学生经过努力与协同作战,就可以完成任务,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必然会带动他们今后的学习热情,而这一点儿,正是我们老师常常有意无意间忽视掉的。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很注意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并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时也鼓励学生:能够有一天在网站上看到你们提供的信息被他人所用才是老师最欣慰的事儿。
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相关阅读推荐: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图文混排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保存图文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分类存储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