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
《你的书本哪里来》说话稿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你的书本哪里来》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生产过程,从中认识到每一本书都凝聚了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走进工厂,亲自去体验工人的工作环境,感受他们的劳动过程。从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理解和尊重劳动成果、学会辛勤劳动的思想教育。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工人的辛勤工作,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 能力目标:了解书本制作的基本过程,感受书本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书本。
3.知识目标:体会到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小学生特别是出生在城市中的小学生,虽然每天享受着劳动者们为他们提供的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了解劳动者为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因此,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和尊重工人的辛勤工作,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从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学习用品——书本入手,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生产过程,从中认识到每一本书都凝聚了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因而要爱惜书本。书本离不开纸张和印刷,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原来一本书的生产过程有这么多工序,让学生感受科技进步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习。
2、“直观教学”法:通过制纸视频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
4、亲身体验,走进造纸厂,加深对造纸技术的感知,体验工人的辛劳,珍惜劳动成果。
5、通过六个活动解决重点:
活动一:书本哪里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师以挂图或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书本的制作过程。鼓励学生就其中某个自己熟悉的生产环节给大家作详细的介绍。谈感想:了解了一本书的生产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活动二:制作板报:我所了解的书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书籍生产与演变的过程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板报,在班上展出。
活动三:我的自制图书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一本图书,并评选出最佳设计与制作奖。
活动四:新旧书籍小展览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新、旧书籍摆放在教室的书架上展览。请学生比较20世纪80年代的书籍与现在的书籍的区别,并列举它们的不同点。
活动五:说说身边的工业产品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工业产品,说说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如铅笔、塑料袋等这些广泛应用的工业产品,并说说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生产与使用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人们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活动六:走进工厂
带领学生走进工厂,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如他们的劳动环境、劳动时间、劳动收入等,并做好活动记录。活动后写出自己的活动体会。
以上六个活动可以有机的进行,学生的个性体验少,走进工厂,亲自去体验工人的工作环境,感受他们的劳动过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出发,体会工业生产的重要和工人劳动的辛苦,从心底里萌发对他们的尊重,进而感受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工业生产,离不开工人的辛勤劳动。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