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在身边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教师转变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体现主导地位。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和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教育目标位统帅,将《课程标准》 “三4.4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中的相关内容有机地加以整合,构建了由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国情教育共同支撑的单元教育主题,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综合性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我国已进入到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开始实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三部战略部署。
三、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生活中的部分科技产品,享受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快乐,这是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学生虽能体会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入手,进一步深化感受科技对社会影响。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四、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对生活改善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做一个爱好探、求知、创新的好少年。
2、知识目标: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观察生活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难点: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六、教学方法:
教法方面: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
1、 学法方面: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实现三维目标的内化。
2、 以上方法会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有所取舍。
七、教学准备
1、 教学收集有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素材,准备课堂发言。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鸟巢图片和课题,引导学生说出鸟巢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同样现代生活也离不开科技。
(二)、讲授新课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第一步:师生合作探究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先由学生举例,然后
教师出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图片,结合课本P59的知识,学生非常轻松的可以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具体表现:
(1) 提供了丰富的衣食和舒适的住行(2)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科技含(3)改变了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二步:展开想像:想象和推测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元3000年时人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几幅图片。得出结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切皆有可能。
2、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这是本课的重难点,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充分运用案例和学生讨论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得出结论: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它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1)科技与物质文明。
投影出示,原始农耕和现代农耕对比图
第一组材料: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挽救了地球。 青岛市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由形象到抽象,得出结论:科学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组材料: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及影响。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三组材料:走近科学家——袁隆平 走近物联网,;视频播放了解物联网。
得出结论,高新科技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小结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 科技与精神文明
3、 首先引导学生讨论:现代科技还通过哪些方式来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展示课件:(1)电影的发展变化,证明科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现场调查:做为一名学生,过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听老师讲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多很多……请问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作用?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材料
得出结论二: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它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结
结合板书,请学生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四)拓展延伸:科技对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怎样为科技进步作贡献?总结: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
1、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说明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2、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学习本节课后,自己有哪些体验?
九、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鼓励学生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从而达到知识共享,体现了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