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说课稿
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及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 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材的地位: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这一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第16章《动物的行为》中比较重要的一节课,与今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是阶段性的关键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今后学习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章作好铺垫。
Ⅱ、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法、分析法、问题探索法、谈话法和讲授法,多种方法相结合 。体现“以发展为主旨,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Ⅲ、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课前观察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蚂蚁的取食,蜘蛛的结网,狗的看家本领等,并通过网络或图书查找和搜集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并思考这些行为区别,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短片“勤劳的蜜蜂”和“聪明的海豚”引出动物行为的概念,简单分析这两种行为的区别,说明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以影视导入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 究实验案例,落实目标
简单介绍涡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再通过教材P22动物行为的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来落实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一得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课本P22“涡虫的行为研究”实验1和实验2的内容,结合观察实验过程的动画(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涡虫为什么生活在石块下方?为什么在光的刺激下转移到暗处生活?涡虫对光的反应是怎么形成的?
引导学生对实验一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最后教师总结——涡虫对光照的反应是生来就会的,不用学习就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叫本能行为,这种行为是与动物的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的。加以举例说明。
2、通过实验二得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引导学生对实验2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总结——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但是,涡虫在多次“光照——电击”的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没有电击,涡虫作出的反应是——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而不是舒展身体。显然这是经多次“光照——电击”结合,涡虫通过学习得到的,象涡虫这种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属于后天性的学习行为。这时,可以引申出——动物必须通过学习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越高等,后天性学习行为占的比例越大,人也一样。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录像——“美国云雀正在哺育金龟” 、“大马哈鱼的繁殖行为”、“黑猩猩取香蕉” 、“小狗算数”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课前搜集的动物行为的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探究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学习行为,明确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教师阐述动物行为遗传、进化以及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的意义。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及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终结评价,达成目标
用多媒体展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表,先由学生归纳概括,再由教师进行激励表扬,补充归纳总结,终结评价。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系统化、条理化、简明化,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类别
|
先天性行为
|
后天学习行为
|
形成
|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
获得途径
|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
|
通过条件反射、尝试、顿悟、印随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
适应特征
|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
进化趋势
|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
相关阅读推荐: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评课稿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课稿
›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说课稿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