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正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实录赏析

Tags: 一年级数学 教学案例
字号:T|T
本站微信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实录赏析
一、 案例背景:
本案例研究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充满着童趣与童真的小朋友,他们已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好奇心强,但自制力较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能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来吸引住他们,让他们乐而不疲地参与教学活动,此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和瞬间灵感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二、案例实录:
案例一:《轻重》
在让学生经历比较“轻重”这一过程时,我先让学生掂一掂数学书重还是练习本重?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数学书比练习本重,再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看谁重?学生有的猜梨重,有的猜苹果比较重,意见不一,显然,现在光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能准确的比较出来?有什么办法能分辨出来呢?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去争论,想办法证明。学生在争辩中迸出了一些出乎我意料的想法:
学生甲 :“我们可以用天平秤,把它们分别放在两边,向下的那一头说明就重,向上翘的那一头说明就轻;”
学生 :“老师,我们还可以用杆秤直接秤出它的重量,再来比较;”
学生丙:“用弹簧秤或电子秤来秤也可以呀!”
学生丁:“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两盆水中,浮的是轻的,沉下去的是重的;”(此方法虽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具有创造性);
也许是受到这个同学的启发,这时,站起来一个同学,他说:“我们可以像曹冲称象那样,把它们先后放在同一块木板上,木板沉到哪里,就在那里作个记号,这样不就可以看出谁重了吗?”
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我甚为惊叹,我不禁地为学生精彩的回答而鼓掌,看来,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的创造潜能也不能小瞧呀!
案例二:《高矮》
在“高矮”一课的拓展练习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在一些格子上,画了三只小兔站在不同的高度上比高矮。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道:“他们有的脚底下垫着东西呢?”我紧接着问道:“那既然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那该怎么比呀!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学生七嘴八舌、兴趣盎然,积极投入,,迸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智慧火花:
学生一:“用手来量一量 ,不就知道了吗?”
学生二:“这不行,用手来量,不准确,我们可以用尺子量”;
学生三:“把三只小兔剪下来比一比,就知道了”;
后来,又有一个同学说:“用剪太麻烦了,而且还会把书剪坏的,他们的后面不是有格子吗?我们可以数一数它们占了几格,谁占的格子多,那只小兔就最高。”
显然,这个方法最简单,结果又是最准确的。
这个同学的好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学生们开始认认真真地数了起来,很快地比较出了三只小兔的高矮,此时,学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从他们的脸上,我感受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努力,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
案例三:《认识物体》
在学生学过了“认识物体”这一单元之后,我出示了一道拓展思维题的图形(一个用8个小正方体堆成的一个大正方体),问题是:能看到的小正方体有( )个,看不到的小正方体又有( )个,一共有( )个小正方体呢?通过实物投影仪的展示,学生有滋有味地数了起来,毫不犹豫地在括号里填了能看到的是7个,不能看到的有1个。一切都像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满意。
“老师,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看不到的小正方体是0个”!坐在后排的晓锋同学突然这么一问,班上哗然了,有些学生甚至取笑于他“可笑”的说法,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观点,而是紧追不舍地问道:“你是怎么看的呀!”只见他胸有成竹、振振有词地回答道:“我想后面看不见的那个可能不是正方体!是圆柱体或长方体也有可能呀!”他的回答很是出乎我的意料,而他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想法更让我深感震憾,我充分肯定他的独到见解,深切地体会到新课程的“师生共成长”的内涵。
案例四:每天提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然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怎样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通过反思,认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和缺乏引导是主要原因。因此我先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让学生坚持每天说一句话,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也许是尝到了甜头,接着,我改变了策略,改为每天提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尽可能地记录下来,字不会写的,用拼音。但在记录问题中,我发现了学生有较强的模仿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的问题反映的不是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而是仿效书本或瞎编的,我再一次地思考解决的办法,于是,我把一些较好的、能真实反映生活问题的例子,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指出了优点和不足,通过点评,学生渐渐地就能提一些简单实际的生活问题,如:
我原来有24颗牙,掉了6颗,后来又长出了2颗,请问我现在有几颗牙?我家来客人,爸爸倒茶,有5个茶杯,已经倒满了3杯,还有几杯是空的?一根甘蔗有28节,我吃了3节,妈妈吃了4节,还剩下多少节?一首儿歌有36个字,我认识了27个字,还有几个字不认识?寒假一共有20天,已经过了12天了,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
在学了《观察与测量》这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或家人的身高,这天,智锌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身高是120cm,我小妹的身高是106cm,我比小妹高多少?在学了《认识钟表》之后,思涵同学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妈妈星期六去下洋,从早上7时半出发,快要9时的时候就到了,一共走了多长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显然是解决不了的,但是学生能从生活中捕捉各种数学信息,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我让学生把这些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问题银行”里或是自己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促使他们的自主求知欲望不断地提高。同时,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喜欢上数学。我把学生的发现的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放进了他们的“成长记录袋”中,伴随着他们快乐地成长。
三、收获与启示: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一)情境中体验
好的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经常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情境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二)活动中感受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地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就会有体验、有发现、有感悟。
(三)实践中领会
《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不能将实践活动变成教师操作下的活动表演。一项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完成以后,要安排适当时间,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相互评价,共享成功的快乐。
只有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四)合作中感悟
事实表明,许多创造发明都是在群体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开展组际间的竞争,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感受集体智慧的魅力,分享成功的快乐。
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只要我们老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细心地捕捉生活素材、积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活动,相信我们的学生,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放飞个性,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还给他们一片创新的蓝天,课堂就能真正“活”起来!
 

相关阅读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微课设计 认识整时微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微课教案 认识整时微教案

一年级数学微反思 认识整时微课反思

朝鲜语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두자리수...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8加几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 可爱的企鹅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二)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听课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看一看

河北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位置

一年级数数微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论文:数轴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