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的性质研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部分主要是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的反应,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确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教学的主线是氢氧化钠的性质,副线是通过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归纳了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常见的证明方法,是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体验,也是对学科本质的挖掘。
本节课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实验的设计环节是提出问题——设疑——提出实验方法——实验验证——再提出新的问题——再提出实验方法——再验证,整个过程一环扣着一环,思维不断发展和递进,设计比较严密。在教学过程包括试讲,课堂教学都能按照教师的预设过程发展,体现了教师的设计是以学定教的,是切合学生实际和认知的。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多,尤其是气压变化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操作能力要求高,所以教学前的反复实验和演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演示实验都比较成功,例如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长时间不褪色、不吹自大的气球膨胀与烧瓶内壁紧贴、喷泉实验能充满整个锥形瓶,给学生比较震撼的感受。但学生向塑料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这个反复实验都没有问题的实验偏偏出了问题,很多小组的变化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部分学生在预学环节中挑战难题,设计了一些实验,通过教师的展示,充分鼓励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了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对比实验还有待进一步体现,例如在检测生成物的环节,可以增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没有气泡的实验来对比,更能说明生成了新物质,使用的瓶子也应该是一样的。检验生成物除了盐酸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等,可以在此设有伏笔。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四种证明方法可以再提炼一下——归根到底是检验生成物,同时考虑排除干扰——这样方法教学也达到升华。
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但通过不断地设计和实践,通过集思广益深入研究,是可以不断完善的。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