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科学六年级科学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0-15 08:2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第一课《让生活充满阳光》
教学目标:
1、知道进行一项大的活动(事情)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计划和组织。
2、能较好的分析讨论他人的经验。
3、培养学生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
教学准备:实验室进行暗室效果设计,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一些场景图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课时,打开实验室的门(不大),让学生进入“暗室”。
师:走进这个房间瞬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这时,学生的感受会有两方面,一是阴凉舒适,最多的是昏暗害怕、不方便。鼓励学生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事情进行评价,选定我们今天“想使这里亮起来”。
二、回顾反思
师:我们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师生交流。
三、计划与组织
师:假如你是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你是那条街道的负责人,当你发现这里采光不足时,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种各样的灯,既节能又美观。(因为电视、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没有去实地考察、广集方案的意识。
师:这么大的工程,我们怎么能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进行呢?想一想我们“郑东新区”是多么的美,我们的“水立方”、“鸟巢”、还有那世人称赞的“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的口号”,舞动的“京”字,熊猫的名字……这些活动大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得这么出色呢?
学生讨论,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活动也可“招标”。
师:人们对于一项重大的事情,不是拍拍脑门,一次冲动就做出决定的。很多时候通过招标、邀请、比赛、论证会等方式,广征方法和建议,从中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后,才进行实施的。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个“采光设计方案邀请赛”,邀请我们全体学生参与设计,从中选取最佳方案,让其我们每个小组都来设计吧。
师:就像我们家卫生间、厨房一样,能通过改造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时,我们是不会把房子推倒重建的。也像我们身边的都市村庄一样,怎么改也达不到现代大都市的要求时,我们就会设计一套新的方案,重新进行建造。我们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可以分成“改进型方案”和“理想型方案”两种。
出示15页的“采光方案设计邀请赛”图片,注意要求。
师:你们对哪里的采光不足进行设计呢?怎样参加这次邀请赛呢?小组讨论,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写计划。(这时的学生还可能没有达到“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实验验证方案,用模型解释解决方案”的水平)教师巡视倾听、必要的指导。
师:我们可以参考16页奇妙小组的研究计划,对比自己的方案,修改完善我们的总体研究计划。
教师进行小组指导。
四、交流总结。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改进方案,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阅读奇奇的科学日记,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问题,
教材中的科学日记一方面作为提出问题的材料,要激发学生产生回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篇日记也是学生科学日记的样张,教学中,应对学生渗透关注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思索的教育
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采光问题。
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现象很多,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所经历。教材通过人物语言暗示这里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录,为后面的研究作内容上的铺垫。
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动员参加采光设计邀请赛。
积累了一系列的关于采光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开展一次采光设计邀请赛。
比赛规则可以参照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商量决定。
四、制定研究计划
计划考虑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载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分组。
然后引导各小组必须明确研究的目的,清楚自己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明白下一步即将去做什么。
【课后反思】
考虑到学生独立研究能力是有限的,建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分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按研究内容分,也可以按照自愿结合的方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适当调节。

第二课《探寻光的路线》
教学目标:
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二、模拟实验。
1、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演示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2、阅读资料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知识链接:阅读课文第17页。
了解什么是光源。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墨翟)
三、问题解决
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3、拓展研究: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四、拓展学习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2、作业: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
二、设计方案
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阅读:自主阅读P28/29页的科学自助餐。
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实验验证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

第三课《把光请进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学准备:手电筒、大小不同的纸盒、实验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前面的设计是否成功呢?用什么办法检验最有效?(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把光请进来》
二、实验与验证。
1、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三、整理与分析。
1、学生小组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四、反思与总结。
根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不一定设计都能变成现实。
第二课时
一、实验与验证: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是否能够成功呢?这就需要用实践去检验一下。而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来进行检验的。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利用第二课时用来观察采光不足现象时制作的模型,把自己的改进方案在模型中进行实验观察。
教材中的实验图分别是设想了两组同学分别在做自己的模拟实验,两幅图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做不同的模拟实验,而不能教条的要求学生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
二、整理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证实和证伪都是科学研究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学生模拟实验的成与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教材中的分析样表旨在给学生一种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参考,不是教学的必然内容。教学中不要把它作为科学知识内容去传授。
三、反思与总结:根据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环节是科学研究不断延续和进步的关键环节。教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懈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因为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和知识是有限,他们并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变成现实。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把握好“度”,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能提出一些大胆的改进想法,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第四课《我的阳光小屋》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个“阳光小屋”。
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 “阳光小屋”的设计进行创新。
3、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4、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5、乐于展示小组成果,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光的分解课件等。
2、学生: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1、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2、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激趣导入。
二、表达与交流。
1、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2、交流: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
师生交流评议。
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2、制定计划: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提示: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
3、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
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P25页资料卡,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观点,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2、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哪些颜色?
如果现象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合而成。
4、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教师辅以课件进行展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
三、制作“彩虹小屋”。
1、试一试:“彩虹小屋”能看见彩虹吗?
2、交流:我们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第三课时
一、交流“阳光小屋”的设计。
1、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
2、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3、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
三、单元教学评价
1、思考:如何评价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从哪几个方面评价我们的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自己制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自我评价: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组评价:我们小组的同学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班级互评:其他小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5、小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