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1、伴奏音型的概念。
2、两种基本伴奏音型的表现特点。
3、掌握儿童歌唱发声中“咬字、吐字”的特点。
4、运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的柱式及分解和弦音型在 D、bB、b、g四个调上的弹唱。
教学目标:
1、掌握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柱式及分解和弦音型,使学生能为不同调式歌曲正确选配伴奏音型。
2、掌握儿童歌唱中咬字、吐字的特点并能在边弹边唱中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1、两种基本伴奏音型的表现特点。
2、在边弹边唱中结合儿童歌唱中咬字、吐字的正确方法来训练。
教学难点:
1、D、bB、b、g四个调上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柱式和弦音型的正确运用。
2、如何根据童声的咬字、吐字特点来进行儿童歌曲的弹唱。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钢琴
教学时量:
3学时
教学过程:
一、理论部分:
讲述:1、伴奏音型的概念:根据歌曲伴奏的需要,把和弦音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不同的节奏特点,编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各种不同形态,称之为伴奏音型。在儿童歌曲伴奏中常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两种伴奏音型。
2、柱式和弦音型:是指一个和弦的全部组成音按照某种节奏纵向排列同时在键盘上鸣响。节奏是它的灵魂。这种音型一般在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中运用,表达一种雄壮有力、勇往直前的音乐形象。
范例分析:《小进行曲》
3、分解和弦音型:是将和弦的组成音按照某种节奏在横向上先后呈示。
①半分解和弦音型:是指和弦的组成音中有的音先后呈示,有的音仍成柱式。如低音与柱式和弦先后弹奏,就是一种常见的半分解和弦音型。这种音型适合表现轻快、活泼、 风趣的音乐形象。
②全分解和弦音型:是指和弦的组成音都先后呈示。这种音型适合表现优美、柔和、如歌的音乐形象。
范例分析:《小白船》的第一句。
4、介绍儿童歌唱发声中“咬字、吐字”的特点。
①儿童平时喜欢瘪着嘴说话,所以咬字吐字较紧,容易造成口腔紧张,影响歌唱时的态。
②受方言的影响,平翘音、前鼻和后鼻音不分。
③咬字不是很清晰,也不太连贯。
二、实践活动
1、练习:课堂练习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柱式的和弦音型 [D、bB、b、g四个调的移调]
2、创编:为《小进行曲》、《小白船》编配伴奏。
3、弹唱练习:《娃哈哈》、《小鼓响咚咚》
练习:视谱唱词。
要求:音高、节奏准确;气要吸到位并控制好。
分析歌曲:《娃哈哈》
内容:形象的描写了幼儿打电话时的情景。
结构:一段式
形象:可爱、活泼、调皮的。
声音:明亮、欢快、灵巧、自然。
分析歌曲:《小鼓响咚咚》
内容:形象的描写了幼儿游戏时的情景。
结构:一段式
形象:可爱、活泼、调皮的。
声音:明亮、欢快、灵巧、自然。
创编:创编伴奏。要求贴近音乐形象,和弦配置准确,伴奏音型选择恰当。
操作:边弹边唱,要求能较好的把握弹与唱的力度比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课后练习:
练熟《娃哈哈》、《小鼓响咚咚》两首歌曲,再独立练习弹唱《小红帽》、《春天在哪里》两首歌曲。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1、了解歌曲的曲式,掌握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的结构特点。
2、了解儿童歌曲的结构特点和演唱形式。
3、能为不同乐段编配有对比的伴奏。
教学目标:
1、掌握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的结构特点,使学生能为不同乐段编配有对比的伴奏。
2、了解儿童歌曲的结构特点和演唱形式并能在边弹边唱中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1、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的结构特点。
2、儿童歌曲的结构特点和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
1、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的结构特点。
2、在同一首歌曲中用两种伴奏音型编配伴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钢琴
教学时量:
3学时
教学过程:
一、理论部分:
讲述:1、曲式的概念: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由乐句、乐段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它包括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等等。
2、乐段:乐段是大于乐句的音乐结构单位,是音乐作品中的一个段落,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一般结束在调式主音上。它有较完整的单一的音乐形象,表现一段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 乐段是曲式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3、儿童歌曲常用的结构:
①一段体:由一个乐段构成一首完整的歌曲或乐曲,其曲式就是一段体。 主要特点是音乐形象单一,只有一个基本的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其内部没有对比强烈的音乐材料。结束在调式主音上。通常有四个乐句,构成复乐段和起程转合型两种结构类型。
范例分析:《小燕子》
②两段体: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歌曲,其曲式结构为两段体。两个乐段有各自的终止,但第一乐段可作非收拢性终止,即结束在属和弦的各音上.根据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 两段体分为有再现的和无再现的两段体。
A、有再现的两段体:两个乐段的结构规模大致相当, 第一乐段为主题的呈示段,结构参考一段体。第二乐段的开始部分常常引进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材料[音区、音调、节奏、调性等],而在后面部分再现或变化再现第一乐段后面部分的音乐材料.也就是说, 两个乐段由不同的音乐材料开始, 趋向相同的结尾. 结构图示: A+B[B/A]
B、无再现的两段体:两个乐段的结构规模大致相当, 第一乐段为音乐主题的呈示段,结构参考一段体.第二乐段运用第一乐段音乐主题的某些因素与对比不很强烈的新的音乐材料相结合, 进一步展开发展,但仍然保留第一乐段音乐主题的音乐形象和风格.即两个乐段的旋律不同, 音乐形象和风格仍一脉相承. 结构图示: A+B
范例分析:《送别》。
③三段体:由三个乐段构成的歌曲,其曲式结构为三段体。 三个乐段有各自的终止,但第二乐段可作非收拢性终止,即结束在属和弦的各音上. 常见的是有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图示: A+B+A[A1]
范例分析:《蒙古小夜曲》。
4、介绍儿童歌曲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⑴童声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表演唱、对唱、重唱、小合唱、大合唱等。
⑵童声独唱只要求发声方法正确、吐字清晰、音准、节奏好、表演大方。
⑶童声齐唱要求声音统一、音色一致、控制较好。
⑷童声轮唱要求掌握好声部均衡和节奏感。
⑸表演唱要求要注意形式多样、事先设计好动作。
(6)对唱要求演员感情交流要真切。
⑺重唱要求音准、节奏要好,声部的均衡要好。
⑻合唱要求音乐感受、声音的控制、作品的处理、音色的融合、节奏的变化都要好。
二、实践活动
1、练习:大小调式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副三和弦的连接练习。(A、bE、#f、c四个调)
2、创编:在同一首歌曲中用两种伴奏音型编配伴奏《长江之歌》、《长城谣》
3、弹唱练习:《大海啊故乡》、《红太阳照山河》
练习:视谱唱词。
要求:音高、节奏准确;气要吸到位并控制好。
分析歌曲:《大海啊故乡》
内容:生动的描写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结构:一段式
形象:深情、优美的。
声音:圆润、流畅、自然。
弹唱练习:《红太阳照山河》
内容:形象的描写了儿童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结构:一段式
形象:可爱、活泼的。
声音:明亮、欢快、灵巧、自然。
创编:创编伴奏要求,贴近音乐形象,和弦配置准确,伴奏音型选择恰当。
操作:边弹边唱要求,能较好的把握两种伴奏音型的正确运用及弹与唱的力度比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课后练习:
练熟《大海啊故乡》、《红太阳照山河》两首歌曲,再独立练习弹唱《小红帽》、《春天在哪里》两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