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的结构》说课稿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设计意图
|
媒体的运用
|
时间
|
一、
活跃气氛,
导入新课
|
创设活动——通过合作用肢体语言来展示“人”字,用一两句话概括对“人”字的理解。(配乐《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
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自己所理解的 “人”字。
(一人或两人完成)
|
以活动作为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自然引入到本课话题。
|
展示活动及要求
|
3分钟
|
二、
激发兴趣
学习新课
二、
激发兴趣
学习新课
二、
激发兴趣
学习新课
|
1、交往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0内容
|
学生自学教材,认识什么是交往: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
|
对交往含义的明确是为交往重要性的学习做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
展示交往的含义
|
2分钟
|
2、交往的重要性
(1)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A.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蒙眼摸“人”字,邀请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规则:把一位同学的眼睛蒙起来,第一次让他独自从教室后面走向黑板,其间需要绕过一些障碍物,到达黑板触摸“人”字;第二次让这位同学在另外一位同学的陪伴和语言提示下,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
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即时采访
B.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3《囚徒与小草》的故事
提问:这个囚徒结果怎样?为什么拔掉一棵小草却给他致命的打击?
拓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课堂上简要介绍,课后可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更深层的讲解。)
(2)交往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4--75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负责看学生板书是否规范,知识点是否讲到位等,并在最后对小组作出评价。教师对学生讲得不够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和纠正。
拓展:我国基本国策——改革开放。
3、正常交往对我们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设置:分享活动
拓展:不正常的交往
(例如,早恋、交损友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会两次不同的心理感受
各学习小组记录体验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找到有价值的切入点,按照“三步走”原则作出报告:
是什么(体验者的心理感受和变化)
为什么(体验者有这种感受的原因)
怎么办(通过活动后的认识)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简单了解
学生快速浏览P74—75的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素材,佐证交往是发展的需要(个人,社会),并通过讲授、提问、表演等形式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分别说明交往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发展也依赖于交往。
简单了解
学生讲述自己交往的经历和故事,特别是与全班分享自己与同学、老师正常交往的收获。
归纳正常交往对中学生的积极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
|
把学生的思路引入设置的具体游戏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对比,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无交往的区别,认识到交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比起老师单纯地分析案例,这更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囚徒与小草》的事例非常典型,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学生更能接受,更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剥夺交往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初中生知识水平有限,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缺乏了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难度,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拓展延伸知识。充分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育。
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通过展示,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是也获得团队的认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是本堂课学习最终的落脚点,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才对交往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强调只有在正常交往的情况下,交往才能对青少年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产生对后面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并且时刻警醒自己要反思。
|
展示游戏及游戏规则
展示图片
展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
展示该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如有需要,展示古今中外,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展示一些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正常交往的美好画面。
|
7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
|
三、
课堂小结
归纳新课
|
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感所学
|
学生跟着老师回顾本课所感所学
|
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
展示板书
|
2分钟
|
四、
课后练习
巩固新课
|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联系,强化本课知识。
|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联系,巩固本课所学
|
及时反馈知识点的落实情况。
|
展示练习题。
|
5分钟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