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摸到红球的概率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摸到红球的概率》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探讨了游戏是否公平,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对摸到红球的概率展开讨论,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学习定量刻画一类事件(古典概率)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并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中体会概率的意义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概率和确定数学一样也是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随机观念才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这也是构成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概率的重要原因。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摸球游戏,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活动的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对摸到红球的概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服务社会。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重点:体会概率的意义
难点: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
4、教材处理: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是我对本节课处理的主导思想,为了有效地使用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在本节课的处理中,根据新教材的理念主要把握了三个原则:
(1)现实性原则:以游戏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2)过程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为主线,逐步展开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3)活动性原则:教学中为了紧紧抓住“理解概率的意义”这一重点,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交流、讨论等活动。为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
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一)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游戏情景导入
2:“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相结合
3:分组讨论
4:互相交流
5: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我自制了球箱,准备了红、白色乒乓球若干,一幅扑克牌,并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制作了课件。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活动,交流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猜测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交谈、问答、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体验和领会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1)知识掌握上,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参差不齐。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引导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导入,探索新课,随堂练习,阅读,交流体验(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六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情景导入;
2:探究新课;
3:课堂练习;
4:新课巩固;
5:作业布置;
五、作业布置: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