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音乐说课稿七年级音乐说课稿> 正文

传统是条河说课稿

本站微信

《传统是条河》说课稿
本课内容是介绍我国古乐器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的有关知识,欣赏古乐器演奏的乐曲。这是一节学科综合性很强的课,它是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是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提高的一课。
由于此单元内容量大面广,且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远,若运用传统的黑板、图片、音响教学是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利用CAI课件的优势,丰富教学容量,加大信息量,使原本枯燥乏味、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受到一次很好的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但因为该课为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资料十分匮乏,因而课件开发和制作具有一定难度。故该课件搜集的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我在课件的美工上围绕中国古文化这一主题内容,力求“古朴、典雅、简洁”。选用黄色为基色,选用古曲《幽兰》为背景音乐,给学生以中国古典美的享受。古乐器图片的背景图中隐约可见的“土”、“石”、“金”、“丝”等字,是寓意这些古乐器在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八音分类法”中的类别。
由于本课教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些陌生,显得有些枯燥,因此,把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是我的首要追求,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增大课堂容量;2.多种直观教具的演示。为力求直观生动,我自制了拉笛、竹筒埙以及利用石头、橡皮筋等来探讨古代乐器的发声原理;3.通过学生合作制作乐器,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许多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主动探索,自制独特的乐器;4.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各种古代乐器的音色特点,学生还可以参与表现土家传统的打击乐;5.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音乐与历史、文学、自然学科的综合;6.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搜集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能力。
因为该课带有很强的音乐史学课的性质,所以不能用传统的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外,还注意紧扣教材,并注重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要求,将教师设计为课堂的“设计师”及学生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身体验音乐中的一些奥妙。
如:在介绍骨笛的制作材料时,我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根据骨笛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推测骨笛是用什么工具加工而成的。该题由电脑提示正误,可重选,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进一步突出骨笛的神奇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选择该题的答案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并将理由说明得充分到位。这比教师单一地说出结果要有效得多。
介绍埙时,我先用实物教学,让了解它的学生作知识介绍,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吹奏,教师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对于埙的演奏方法就非常直观,加深记忆。最后通过Flash动画链接埙独奏《哀郢》,在欣赏各种埙的图片时,体会埙吹奏的韵味,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叹埙的神奇伟大。
在介绍石磬时,我设计让学生带各种各样的石头来,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敲击,得出石头能发声也能做成乐器这一结论。然后我再引导他们边动手边讨论:比较不同的石头发出不同的声音,知道哪些石头适合加工制作成磬这种乐器;比较不同的敲击方式发出不同的声音,知道悬挂起来演奏能达到最佳效果;比较同一类石头大小不同能敲击出不同的音高,从而知道编磬的由来。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引导方式,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参与、体验、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明磬这种乐器的。并亲身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
在介绍古琴时,我同样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玩橡皮筋了解拨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及构造。我还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弓道具,将丝弦固定在竹片上,让学生了解拨弦乐器的起源。我还将粗细不同的丝弦固定在一个空盒上,通过音量的增大,让学生知道共鸣箱的作用。
通过以上动手动脑环节的设计运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课中,尽管教学内容量多而面广,且离实际生活远。但学生并未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很高的积极性。学生在“玩”中学,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相关阅读推荐:

传统是条河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