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而来,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由此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新知。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掌握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它为以后解决比较复杂问题奠定基础。因名优课展示活动,本人有幸聆听了金海跃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本节课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一、注重新知的铺垫。为让学生建立起“一个数的几倍”这样一个概念,金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拍手游戏着手,学生在轻松的拍手游戏中,初步形成表象,随后引领学生画图,在画图中通过两者间的关系的连接,,使学生知道了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水到渠成的明白了何为“一个数的几倍”这样一个概念,与无形中建立概念。
二、注重动手操作和体验。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金老师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究为主线,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和独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兴奋,对提出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从而使学习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很好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第三、练习有层次,有梯度.由浅入深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内化所学知识.如:在练习中,先说一说,再画一画,再拍一拍,最后做一做,并在后面设计了一道两步应用题作为拔高题,照顾了优等生.这样的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巩固了新知.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