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作品名称 《认识平均分》
微课作品介绍 本微课围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内容设计,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也为日后学习表内除法打好重要基础。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本微课适用使用苏教版数学的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平均分》时使用。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本课内容的直接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积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除法作准备。
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活动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本课的重点是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猫和老鼠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的好朋友小小鼠快要过生日了,他们决定为小小鼠准备一场生日聚会。首先,他们得进行食物大采购。他们来到了鸭老板的蛋糕店,准备买一些蛋糕。热心的鸭老板说:“只要你们能把6个蛋糕分成两堆,我就免费送给你们。”
借由小小鼠的一场生日聚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讨论“把6块蛋糕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实际操作加上对不同分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6块蛋糕分成两堆,每堆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从而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再次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追问“是不是只有分成两堆才是平均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可以怎样(把6块蛋糕)平均分”,帮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此时,通过对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两个实例的比较,再次凸显平均分的本质含义,以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接着,聚会开始啦!小猴迫不及待地踏着滑板就来了,汤姆猫赶忙拿来8个桃招待小猴一家。引导学生根据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巩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用圆片分一分,在操作中认识到把8个桃,按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4只小猴。当然,这里对分桃过程和方法给予了提示,提出“在图中圈一圈”的要求,是对学生方法的进一步指导。
随后,杰瑞鼠拿来了一些小棒给小猴玩。学生利用分桃获得的经验和认识,依次按“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和“每4根一份”的要求把小棒平均分。这里,通过追问“12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分法,观察和比较这五种分法,体会它们的不同。为方便学生比较,将5种分法统计在表格中,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每份分得越多,份数就越少;每份分得越少,份数就越多。
最后,热情好客的猫和老鼠准备了许多点心准备分给他们的客人,现在请你当当小主人来分一分。在当主人分点心的过程中,通过圈一圈、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分气球的情境,引导学生依据对平均分方法的理解,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把15个气球每3个一份地平均分的问题。枫叶的平均分问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按“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作铺垫。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均分时使用本视频,另外,在平均分的后续学习中多思考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是按“每几个一份”还是“平均分成几份”),一边分一边说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配套学习资料 苏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
制作技术介绍 本微课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制作。
相关阅读推荐:
› 认识平均分评课稿
›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