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1 、 教材分析
1 、 教材地位和作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八年级的内容 ,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以及 上一 章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 知识 之后进行教学的,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学习为 证明等线段或等角 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既 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 教学内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 : 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及 初步运用 。
2 、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刚刚结束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学习的能力,因此这堂课的展开相对比较容易。由于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能力较强,但 猜想、 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 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好奇心强,好胜心重,而初二正是几何学习的关键期,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出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 、 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 教学 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初步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 、 动手操作 、 合作交流 、 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讨作角平分线的方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 ,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 学习 数学的热情 。
结合我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初步运用;教学难点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及初步运用 。 ( 由于 学生习惯找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注重利用刚学过的定理 , 结果相当于对定理的重复证明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克服思维定势)
4、 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采用引导式探索发现法、讲授教学法、演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鼓励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
教学辅助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我选择 PPT课件、几何画板软件 等辅助 教学,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地观察,并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发现变化之中的不变。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具准备:简易平分角仪器、纸质角
5 、 教学过程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引入
|
问题 1 :角平分线的定义 问题 2 :怎样 得到一个 角的平分线 |
回顾旧知
|
通过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角平分线将一个角平分的基本性质,为尺规作图的教学提供知识基础。 |
新知构建 |
展示简易的平分角的仪器,并演示如何平分一个角,提问: 为什么角平分仪作出了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
观察角平分仪,思考角平分仪的原理。 |
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数学建模的能力。 |
新知构建 |
探索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的方法: 提示: 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 AB=AD ,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BC = DC ,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
思考并动手操作: 利用角平分仪原理,如何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
通过两个提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自主 探究 发现 角平分线的 作法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新知构建 |
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问题 1 :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 2 :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
动手操作:拿出 纸质角,怎样得到角的平分线;继续折叠,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 |
用这种问题引导的探究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中体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
新知构建 |
问题 1 :角的平分线具有什么性质? 问题 2 :你是如何验证你的猜想的? |
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痕,分组讨论、交流 ,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
设计这个过程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几何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并让学生自主完成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猜想及证明,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加数学学习的信心。 |
新知构建 |
几何画板演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本质内容。 在已经证明了定理的准确性并演示之后,提醒学生对定理的直接运用 |
观察演示 掌握性质定理的本质并运用 |
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加深学生对性质定理本质内容的理解,从而熟练的运用所学定理解题,
|
巩固新知 |
练一练 : 判断 |
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练习( 1 )( 2 )中,有意删减性质的条件,使得图形看着相似,实则不同,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性质的两个条件( 1. 点在角平分线上 2. 到角两边的垂直距离)缺一不可,让学生通过辨析来理解和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练习( 3 )则是对性质定理的一个简单运用。 |
运用提升 |
展示例题 讲解例题 |
做例题并在班上分享 你的做法 |
在学习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过后,及时设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 是否直接 运用性质 定理解决问题 ,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突破运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的难点。 |
总结反思 |
对新内容进行小结,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 |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 |
|
作业布置 |
必做题:教材第51页第2 、 3 题 选做题: 补充题 |
设置必做题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应知应会的内容, 并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埋下伏笔, 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必须完成 。 选做题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尽力完成,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高,达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
(一)板书设计: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文字语言 → 符号语言 |
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
例题讲解 |
(二)时间安排:
复习旧知约 4 分钟,探究体验约 18 分钟,合作交流约 18 分钟,评价反思约 5 分钟。
(三)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了 四 个环节:复习 引入 、 新知构建( 探究体验、合作交流 ) 、 巩固练习、小结 反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充分调动 了 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的点拔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切实能够达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根本目的,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使课标理念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