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玛雅建模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Maya2013入门与提高》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中文版Maya 2013基本功能及实际应用的书。完全针对零基础读者而开发,是入门级读者快速而全面掌握Maya2013的必备参考书。
(三)教学目标
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的动画3维软件制作能力,摆脱2维的思维方式,建立虚拟的3维空间模式。并逐步掌握Maya的建模方式,最终制作出完美的三维模型。
培养学生制作三维模型的能力和布线的能力。
通过制作模型激发学生学习三维角色建模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熟练应用玛雅2013建模工具。
难点
掌握的Nurbs建模方法,并分步骤完成本项目中
木箱的建模任务。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本书共10章,从玛雅人2013的基本操作入手,结合大量的可操作性实例,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玛雅 2013在建模、灯光、材质、渲染、动画、动力学、流体和效果等方面的技术。本书还向读者展示了如何运用Maya结合mental 光线渲染器进行角色,游戏,影视,动画和特效等渲染。
二,说学情
中职二年级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学生对网络世界的熟悉使得学生对 Maya 动画并不陌生,并且学生对 Maya 也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学生已初步认识玛雅的工作界面,且找到了制作木箱对象的基本形体感觉。在玛雅中找到了以木箱的外轮廓矩形工具为制作基本工具。
1.能力基础
2.知识基础
3.情感基础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 Maya 制作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 “ 观察、分析 ” 动画片中不同的场景模型,引出本节课的项目任务—— 木箱模型。
四,说学法
1.明了:
明确了解教学目标,掌握的Nurbs 建模的基本应用 。
2.探究:
该部分内容学生较好理解,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也相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
3.应用:
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五,说教学过程
其中导入 5 分钟、讲授新课 20 分钟,示范与学生实际操作 10 分钟,总结与作业展示 5 分钟。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生练习
作业点评
课堂小结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中的物体找到我们的建模对象 —— 木箱。提问要运用到哪些建模命令 ?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一些简单命令来制作,这时学生会发现简单的命令制作不是很方便,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2. 示范正确的建模方法 , 在制作的过程中穿插本次课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怎么操作,并举个例子!
五,说教学过程
3,演示详细的制作流程:
(1)大形
制作对象带给我们的基本形体感觉就是我们选择大形最好的依据。一个矩形物体的外轮廓,继而我们应该在 Maya 中选择对应的形体起手。
(2)细节添加
通过观察对象可以发现对象所存在的各种细节,木箱的构成是由多块木板拼合而成,故我们可以通过同样的手法制作多块木板拼合成我们所制作的对象。
(3)完成高模
最后我们通过圆滑命令完成对模型的细分(增加圆滑程度以及增加面片数量),模型继而制作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多块木板绘制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形体拼合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4 、给出任务探究: ~~~~~~~ 。要求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制作 , 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分析和制作规范化。让学生能明白自己建模时的问题出在哪里。
五,说教学过程
5, 作品展示:运用多媒体器材,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指出作品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他的同学虚心的欣赏,感受作品。
教学反思
1 、学生在建模命令的掌握上浮于表面,不能融会贯通的运用,导致经常忘记命令的位置。
措施 1:制作 MAYA 命令菜单的中文版,要求学生记熟。
措施 2 :增强学生在建模时自主思考的能力,明白建模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
2,学生缺乏对制作模型的兴趣。
措施 1:让学生制作自 己喜欢的角色。
措施 2:提升学生的眼界。
课外作业
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模型(如木桶、花瓶等等)(要求形象生动,运用所学得建模命令)
六,说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一味的“讲知识”,而是利用启发式的原则,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识的及时巩固,也侧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
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
同时学生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完了,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