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评课稿
听了代老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这节课,教师的形体语言自然,口头表达清晰、流畅。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平等,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我认为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有: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实验、讨论、展示和再讨论等自主学习过程,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扩充学生知识面,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教学过程
1、精心准备课前指导,引导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一开始上课,老师便将这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四个学习目标展示给同学们看,这四个学习目标分别是: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介质的概念; 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学习目标,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这一节课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形成简单的知识脉络,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2、巧妙链接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知识过手
通过强弱电解质的知识回顾,轻松地引出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CH3COOH 电离的v-t图。承上启下,即加深了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又很自然地承接到下面所要讲述的内容,轻松过渡。 在讲解完CH3COOH 电离的v-t图后,代老师也顺便指引学生回顾了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又一次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将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做一个对比,从而更好地掌握电离平衡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加入酸,碱,盐对醋酸电离的影响探究的实验中,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实验,出现的现象由学生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得出都大胆放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3、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总结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及其特征后,讨论平衡移动影响因素时,不是直接给学生信息,而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比较化学平衡,自己去找出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同学们从小组交流讨论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三、教学建议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代老师也有一些地方还可以有待商榷。
1、结束上课前没有与下一个知识点衔接。在结束这节课的教学时,老师可适当地提一下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并让同学们做好预习,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下节课的学习效果。
2、在授课时虽然注意与学生们互动沟通,在提问学生问题时,老师过多地注重讲解课程的内容,而忽略了站着的学生。如果能够给予被提问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与指正。
相关阅读推荐:
› 弱电解质的电离评课稿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评课稿
›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