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学内容:
《我不胆小》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三单元成长乐园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以成长快乐为主题的教育单元,重在引导儿童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这一课主要以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害怕的原因,正确认识勇敢,增强自我信心,体悟到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普遍存在娇弱、胆小的性格特征。消除孩子害怕的心理显得很迫切。另外,由于孩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定能力正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很可能把鲁莽、逞强、蛮干等行为误认为是勇敢。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勇敢、胆小和蛮干,消除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勇敢精神,使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就第一课时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初步形成关于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4、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加工、整合信息,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求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我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形象化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采用讨论、讲故事、看动画、实践操作、表演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学法指导上,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观察和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悟理说理的能力和规范行为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说教学过程:
(一) 接受邀请说胆小
学生都非常喜欢听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因此课文一开始我通过讲故事《咪咪学本领》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胆小,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因胆小而害怕的事并在我事先准备好的苹果上写下来。这样做,把课堂创设成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情景,遵循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从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二)故事屋里析原因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播放动画片《咕咚来了》,然后让学生找出小动物们害怕咕咚的原因,再说说后来它们为什么又不怕了?得出结论“怕”有时是自己吓自己。我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作为一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将文本故事《咕咚》制成动画形式,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动脑筋出点子
在引导找到了胆小害怕的真正原因后,接着我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出出金点子,去为胆小国的公民和我们班的一些小朋友治病。这个环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怕独自睡觉、怕打针、怕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共同探讨怎样解决这几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你原来还害怕什么?现在还怕不怕?为什么?从而得出我不再胆小的结论。然后让学生拿起桌上的苹果,在“我”和“怕”中间写上大大的“不”,并在下面写上自己的“金点子”。展示后贴到黑板上的小树苗上。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谈体会,在教材和学生真实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让学生体到学会勇敢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许多光彩。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
先出示一些图片,如:运动员跑步比赛,跌倒了爬起来继续比赛;小朋友参加六一儿童节表演;一位学生爬假山、捅马蜂窝……让学生辨析,分辨出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蛮干。对这些来自学生身边事例进行剖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重在把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行为动机,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
(五)信心卡里鼓勇气
先让学生谈谈学习心得,我再送上一张信心卡,目的是让孩子把认知理解内化为一种内驱力,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留置作业。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才是真正的道德修养。”因而,留置作业是十分必要的,本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今晚试着自己睡觉,明天到校交流自己独自睡觉的感受。
总结
整节课我以“挑战胆怯,相信我能行”为主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等来组织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的将教材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出胆小,真正成为一个个勇敢的孩子。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