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喵呜》评课稿
《喵呜》讲述了发生在一只猫和三只老鼠之间的温馨故事,作者通过精彩的画面、爆笑、令人捧腹的对话,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大猫复杂的心理。这个故事颇具童真趣味,从三只小老鼠逃学遇见大猫,一同去摘桃子,到大猫开始发威要吃掉老鼠时,小老鼠们出乎意料的应对,化险为夷。大猫的三次喵呜蕴藏着不同的含义,也正是小老鼠们的无畏无知的天真善良感动了大猫,所以生活中也不能小看孩子的智慧。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清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但活动中缺少故事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故事的内容,无法理解三个“喵呜”的意思,从而在角色表演感受猫和老鼠和谐相处的乐趣的目标尚未达成。
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教师采用了视、听、讲、演结合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观看PPT,去细致的观察图片,教师多次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猜测情节,例:观察第四张PPT时,教师提问:“猫为什么脸红。”发散孩子的思维,有的孩子回答脸红、难为情。“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例:教师引导语方面缺少修饰词的形容,孩子没有理解人物的特点,对三个“喵呜“的不理解,导致表演多数为走场形式带过;“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个别讲、自由讲。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给予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但对幼儿回答缺乏深入跟进,例:大猫的想法。教师缺少引导,可以将大猫的想法描述的更为具体,小猫的想法是将小老鼠可以做美餐乐滋滋。如果此环节教师引导深入,孩子在表演时不会那么干涩;“演”就是激发幼儿表达表现能力,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故事中的情节片段,也是表演课的重要素。整个活动是以语言描述相结合动作表演,幼儿描述教师提出要求用动作表演,此时孩子的表情丰富会做出相应动作,表演三只老鼠和大猫时,发现幼儿表演中语言语音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加动作表现害羞的大猫:小手指指,双手托住腮帮。局部表演时,幼儿的表现能力较强,会以生活经验再现为主;而“三只老鼠和大猫摘桃”片段时,因前期没有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情节内容,孩子上台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肢体表现缺乏,对情节没有更好的演绎。
朱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有效的提问。充分利用每一次提问与回应,让幼儿在教师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师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真正做到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相关阅读推荐:
› 喵呜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