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已有知识和经验
|
认识误区
|
待学习和深化的知识点
|
1.物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的;
2.微粒是真实存在的,质量轻、体积小、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3.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1.元素和原子是一回事;
2.微粒就是指分子;
3.物理、科学上涉及的微粒知识和化学中学习的内容无关。
|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
3.初步建立宏观、微观的思想。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环节一:微粒的特征
|
||||||
引入
课题
|
【图片展示】从原子、分子、细胞、皮肤的展示,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系的图片,一组震撼人心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了大得不可思议的宇宙,也看到了小得不可思议的微粒。一会儿给我们带上了显微镜,一会儿又换成了望远镜。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不停地前行着。
【引导】我们从宏观角度,知道世界万物是由元素组成的。今天我们要去微观世界中,探索微粒的奥秘。
【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
|
观看、猜测、震惊
|
引导学生从观察数量级,感受大、小的物质变化
|
|||
微粒的
特征
|
【回忆】6年级的科学课,8年级的物理课中,都提到过微粒,了解到物质由很多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例如分子和原子等。我们从课前的检测中,复习了微粒的特征,也让老师了解到了大家掌握的情况。
① 回顾经典实验,完成工作单
② 辨析、解释现象
③ 师生总结分子的特征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就是很小的物体,例如米粒、芝麻;
3.微粒就是分子;
4.水变成水蒸气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5.固体微粒之间紧密排列的,所以没有空隙;
6.体温计中有水银,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体温升高,汞原子变大。
二、试解释下列现象:
1.32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总长度只有1厘米;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
【解析】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分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分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分子的比例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微粒的真实结构。
2.将一滴碳黑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黑。
3.为什么许多物质都会热胀冷缩。
4.为什么湿衣服晾在日光下容易干燥?
5.空气变成液态时,体积大约压缩1700倍。
|
完成工作单
回忆分子的性质,和6年级科学“微粒的特征”和8年级物理“分子动理论”衔接。
|
构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让学生感到分子的真实存在。
通过课前调查,理清学生认识误区,通过判断来辨析。
1.显微镜将分子可视化,说明它的真实性。引出水分子的比例模型,对比。
|
|||
环节二:物质的微观构成
|
||||||
物质的
微观构成
|
微粒的这些性质,除了分子有,原子也有,其他微粒也有。那它们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
观察书上P392.1-16,17图片,一滴水被无数次分割后,得到一个比较小的微粒,是水分子。
【举例】图片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结论】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设疑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何从化学式看,都含有“O2”,但化学性质差异这么大呢?
【讲解1】看来物质有不同的性质,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设疑2】他们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微粒保持的呢?
【板书】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练习】分析二氧化硫、氧气、氢气的分子、原子构成。
展示氦气、铁、铜等物质的原子构成,
【展示】铜原子模型。
简单介绍氯化钠的离子构成。
|
猜想手中的氢分子和氧分子模型
补充分子的第四个特征
从O2、CO2的区别,辨析。
完成工作单2
注重学生的口头练习。
|
先板书“分子是一种微粒。”
分析实例一,逐渐形成较完整的概念,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从而完善分子概念。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初步认识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
|||
【讲解】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原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铜、铂等金属。
【小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书本金属铂原子;氦气中的氦原子
|
|
||||
化学史的介绍
|
【讲解】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在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之前,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论,时间是1803年。
分子—原子论的确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分子-原子论为化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了解化学史
|
|
环节三:物质的微观变化
|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区别
|
讲完了物质的构成,我们再来聊聊物质的变化。我们从宏观上如何来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起看下面的变化。
【实验1】水的三态变化
18克水在4℃时融化成18mL水,将18mL水加热到100℃,变成了3060mL的水蒸气,体积扩大了1700倍。
【思考】“微粒间隙、体积、物质状态、物理性质、水分子本身、水的化学性质”哪些发生了变化?
【设疑1】分子的定义中,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设疑2】水分子能再分吗?
【实验2】水的电解(视频)
【判断】判断这是什么变化。
【设疑】——已知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怎么变成氢分子氧分子的呢?
【过程】——下发水分子比例模型,探索其中变化。
【结论】——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原子,原子又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
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的发生
联系分子的特征
试图从比例模型猜测
自己拆装模型,模拟水电解的过程
填写任务单:微观粒子变化
|
分析,逐渐形成较完整的概念,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从而完善分子概念。
拆装的过程中,体会原子的概念
|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
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追问】从上述的讨论中,我们认识到分子和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概念辨析】
(1)分子大,原子小。
(2)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体积变小,质量变轻。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5)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思考并参与活动。
补充不同观点,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足。
|
通过总结,认识微观粒子的异同。
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
归纳
小结
|
我们认识进行的一段从宇宙到原子的旅程,其实旅程并没有结束。原子内部并不是实心的,如果能钻进去,你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
|
|
|
作业布置: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