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4-11-29 09:1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读书轶事
- 公告:
19世纪英国作家赛缪尔说:“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倒塌了,而经典书籍则与世长存。”
一部好书就是尘世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每一次细细的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书把人类引向那有着瑰丽风景的思想远方,去尽享一场精神的盛宴。
读书是一种灵魂的净化和心智的领悟。孜孜以求,书读百遍使通神;学贯中西悟人生。这就是书中蕴藏的东西。从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到郑成功的“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些真切的体会无不说明读书可以养心,可以使人不固陋,不偏执,开茅塞,养性灵。
读书是一种从感官到心灵的高度享受,使心胸归于宁静淡泊,使生命超然于物外。如同阳春三月的踏青郊游,如同伯仲九月的开镰收割,如同隆冬季节与朋友围坐火炉边的娓娓叙谈。爱读书的人对于书的感情犹如挑花潭水深千尺,自有浓情动己处。
读书是一次精神的放牧,如同牧羊人在无边的草原上放牧羊群,时而仰望碧蓝天空上的朵朵白云,时而抚弄身边的野花小草,在风烟俱净中享受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如同海边的游人,有时看看海边天外的云鸥,有时在沙浪间寻寻觅觅,在海天共色中获得一番属于自己的感悟。宋朝的朱熹有一首《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的非常形象。小小方塘之所以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是因为源头有不断的活水。源头活水到半亩方塘靠流动,而知识输入头脑靠学习。方塘没有活水流入就会枯竭混浊,头脑没有知识输入就会糊涂僵化,而知识的输入,就是读书,就是学习。
杨绛女士曾说,读书好比一种“隐身”的串门,要参见自己钦佩的老师或是有名的学者,不必打招呼就可求见,也不必担心打扰到主人,翻开书面就进入了大门。她又说,读书可以倾听前代奇闻轶事,也可以领教当代人最奇妙的创新理论。她把读书的功用说到了极致,但却没有夸大效果,因为这种情景也是每一位有阅读经验的读者的共同感受。
静谧的月夜,夜深人静,微风习习。沏上一杯清茶,轻轻的走进小小书斋,轻轻地打开一本书,细细品味那书中的词句,书中的意境,品味诗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