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物理高中物理

谈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8-20 08:3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谈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在平时的评课中经常听到 评课教师都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气氛活跃。”或是“今天的课很成功,教学效果很好……至于教师基本功扎实体现在哪里,教学效果为什么很好,评价教师根本没有说明,而是泛泛而谈。显然,这种评价没有
实在的意义。一节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好课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还有教学环境不一样。所以我们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时候,是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们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一节课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节好课,下面就我对一节好针对课程标准进行评论,仅表达个人的观点。
一、好课的依据
教师讲课最好的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本章的课程标准,要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应该强调的是,教学目标中不但应有知识教学的目标,还应有科学方法的培养的目标,能力培养的目标和非智力素质培养的目标。本章及本节的课程标准如下:
1课程标准“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例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例4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例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例6 在等式 中给定k = 1,从而定义力的单位。
2.活动建议
(1)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
(2)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4)通过听讲座、看录像等活动,了解宇航员的生活,了解在人造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尝试设计一种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方案。”
二、看教师课堂引导效果
教师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满堂灌,更不能完全主宰课堂,教师应该正确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没有教师的科学引导,就不成其为教学,但教师包办一切,也不成其为教学。在满足学生自主有
效学习需要的前提下,教师应尽量少教,甚至不教。同样,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引导能保障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能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效益。但教师对学生引导的方式和程度不是一样的,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引导的方式可能不同。我们教师在评价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我们所关注的是,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能快速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引导的方法有没有使学生有效的合作完成学习和探究任务。总之,教师的课堂有效引导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本课中在几个方面都有老师更加恰当的引导……

三、看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的较高要求是:有较强的学习需要和动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比较自主地接受教学任务和习得知识,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所以,评价一节课,我们要看学生的学习行为,看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意识;看学生有没有主动参加与学习过程的规划和实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和被培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欲望强不强?有没有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建构等等。所以,这也是我们评价一节好课的又一重要标尺。
今天我观察了学生的行为……

四、看课堂目标的达成
学生学得怎么样的问题,我们很难简单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多寡上来判断,因为有许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的质量很低。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老师也不是教书的机器人。只有那些经过学生理解吸收而化为了自己知识体系当中有机的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会记得牢固,用的灵活。所以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总是能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情境之中,充分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心领神会的状态。“课堂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是:显性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的显性目标就是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对各学段、各学科的知识领域、学习模块、知识点的要求。这个目标也是最容易检测,最容易精细量化的。事实上,有些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的度很难定量,在考察时应关注是否有所体现、教师是否有预设等。这也是评价教师上课成功与否的评价尺度。
当然,我们评价一节好课可能还要从其它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紧抓住新理念,认真细致的分析一节课,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评价这节课的得失,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