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调查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社会调查报告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3-01-12 05:2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目 录
摘要……………………………………………………………2
一、调查的对象与途径………………………………………2
二、实践调研的目的…………………………………………3
三、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和启示……………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广东改革开放探索与实践概述……3
(二)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
(三)深圳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与启示………………………6
四、对深圳市容市貌实地考察……………………………………7
(一)攀登莲花山,缅怀伟人风采,眺望市容风貌,感受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回溯改革开放的历史………………………7
(二)睁眼看世界,考察“世界之窗” ………………………9
(三)了解中国民族文化,考察民族文化村 …………………9
(四)实地考察的几点感想和体会 …………………………10

思教部赴深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深圳改革开放成果体察
摘要:到2011年,中国已经历了33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深圳,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已从无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特区挥舞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成功的深圳,必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本次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深圳改革开放实践的话题,通过调查探究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实践进程,考察对深圳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地,以小见大来放映广东这一大方面的改革开放实践,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极具重要意义;对丰富“两课”教学素材,增强“两课”教师课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 深圳 经济特区 “两课”教学素材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经学院批准,思教部全体教师在部主任徐朝辉教授的带领下,于2011年6月25日赴深圳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调研。因时间关系,在本次调查中,只对莲花山、世界之窗、中国民族文化村等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调查对象与途径
调查对象:
莲花山、世界之窗、中国民族文化村等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地点。
调查方式:
1. 文献检索(党和政府的关于改革开放措施的相关文件、学者研究成果等)通过互联网数据库、纸介资源、翻阅图书馆书籍等方式进行深入的进程了解;
2. 实地考察。
二、实践调研的目的
这次赴深圳学习考察的目的:一是通过考察使思政课教师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二是通过考察使思政课教师亲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开阔视野,使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三是通过实地考察使思政课教师进一歩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和启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广东改革开放探索与实践概述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在结束“文革”十年动乱后审时度势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道路,推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深圳经济特区就是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创建的,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窗口”出现在世界面前,是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试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保证了社会主义坚持正确方向。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一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因为由于思想路线和理论指导出现问题而导致社会主义挫折乃至失败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自己的切身感受也是历历在目。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认识到要想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于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行程了邓小平理论;接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当,怎样建设党”进行探索,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接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进行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党正是以这些重大战略成果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一项又一项的改革开放实践活动。广东的改革开放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下,开辟了新的天地,彻底结束了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框框出发,不考虑国情、党情、世情,离开社会生产力而去抽象地谈社会主义、干社会主义。2010广州亚运会、残运会, 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会等都直接反应广东的改革开放实践成就。广东作为一个日益发达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其改革开放实践发展进程与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是有目共睹、有切身体会的。
(二)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 改革开放局部推进与初创奠基时期(1978-1985)
1979年2月,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的报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内“建成对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正式诞生,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2.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与经济转型时期(1986-1992)
1986年初,国务院召开中央特区工作会议,要求深圳特区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铺摊子、打基础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上来,坚持“以工业为主、工贸技结合、综合发展”,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特区。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深圳经济开始起飞,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本地生产总值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1987年突破50亿元,1989年突破100亿元,“四个窗口”作用进一步加强。1992年春,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指出“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同时,也发生1988年的“蛇口风波”、1992年的“股票风波”等重大事件。
3. 增创新优势与跨越式发展时期(1993-2002)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深圳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由过去主要依赖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素质,增创新优势。这一时期,深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异军突起,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提升。经济继续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本市生产总值连续实现1000亿元(1994)、2000亿元(1998)、3000亿元(2002)的跨越,仅“十五”期间就累计向中央财政上交366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同时,发生1993年清水河大爆炸、1995年特区前途问题大讨论等重大事件。
4. 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时期(2003至今)
进入新世纪,深圳发展面临着土地、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2003年,胡锦涛视察深圳,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2003年,中共深圳市委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2005年,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先后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三)深圳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面积虽小和建设时间虽短,但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息息相关,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透过深圳经济特区32年的成功实践,经过对深圳改革开放实践深入的调查了解,我们得出了以下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中央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深圳特区的发展速度,不仅超过西方国家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速度,而且超过亚洲“四小龙”任何一个阶段的增长速度。深圳特区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有力印证。它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可以探索的,而且是可以成功的,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二是解放思想是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的关键;三是改革开放重在实践;四是要允许试验,允许犯错误。
第三,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新记录。深圳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就没有经济特区发展的今天。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同样可以较快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
第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践的成功,说到底就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成功。邓小平特别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深圳经济特区正是利用中央给予的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积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率先通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形式,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六,坚持科学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坚持“两手抓”,积极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路子,为促进两个文明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对深圳市容市貌实地考察
(一)攀登莲花山,缅怀伟人风采,眺望市容风貌,感受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回溯改革开放的历史。
山顶广场是深圳市内最高的室外广场,是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来宾缅怀一代伟人风采、登高望远、眺望深圳市中心区的最好去处,也是市委、市政府接待贵宾的重要接待点。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江泽民、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黄菊、李长春、朱镕基、李岚清等曾来此参观视察。此广场海拔106米,面积达4000平方米。邓小平同志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铜像高6米重7吨,为青铜铸造,基座高3.68米。塑像的造型为具有动感的邓小平同志大步向前走路的姿态。铜像由白澜生等四位著名雕塑家集体创作,上海造船厂铸造。江泽民同志为铜像题字,并于2000年11月14日亲自为铜像揭幕。

站在广场边上,也可以眺望中心区美景。特别是往南方眺望,可以看见造型宏伟的市民中心,附近有儿童医院、图书馆、少年宫、音乐厅等完备的基础设施。在广场的北侧,有一面大强,墙上有小平同志在1984年对深圳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广场北侧还有一座300㎡的城市规划展览厅。通过这座展览厅,我们了解到了深圳市城市建设历程、城市规划以及未来发展。

(二)睁眼看世界,考察“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以弘扬世界文化为宗旨,是一个把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民间歌舞表演融为一体的人造主题公园。通过考察了解到,深圳世界之窗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主题公园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成为国内效益最好的旅游景区,其核心,就是不断把握市场脉搏,以不断的创新发展形成景区新的核心竞争力。而世界之窗能够历经十一载,仍然能够笑傲同侪,就在于牢牢把握住了景区生存的灵魂——文化品质,如果说要探究世界之窗的成功奥秘,无疑是对景区开发的成功定位。这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平时给学生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往往举影视文化方面的例子,殊不知,旅游方面也有很多经典的案例。

(三)了解中国民族文化,考察民族文化村。
中国民俗文化村在深圳市锦绣中华的西侧,于1991年10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包括中国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成为全国56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村,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深切感受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它不仅仅是对外经济的窗口,更是一个民族文化融合的缩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深圳的发展不仅仅是归因于经济上的开放,更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革新和包容的心态。

(四)实地考察的几点感想和体会
感想体会之一:对什么是改革有了新的认识。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什么是改革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改革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定义,很多争议也由此而生。从哲学上讲,所有的改革都是对现状的改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是改革。改革首先是一种非暴力的改变,其次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改变,再次是能够给大多数民众带来实惠的改变。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深圳改革的成功即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深圳改革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改革就是要通过政策的调整,满足绝大多数民众的愿望。民意是改革的基础,改革的动力,也是改革的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如此,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民意这个基础,搞所谓的“强人政治”、“铁腕手段”式的改革,其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在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搞清楚改革的科学定义,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想体会之二:利用好党的富民政策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把握好党的政策,并密切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找到致富的门路。
党的方针政策是党根据基本路线的要求而制定的具体工作规则。无论是党的基本方针,还是改革开放政策等都是好的,科学的。但能否把党的富民政策转化为造福于民的行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能否准确理解、把握好党的富民政策,并密切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办法。
感想体会之三: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丰硕成果,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通过对深圳的考察,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从农村到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些成就的取得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此次外出学习考察,使我们的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在考察期间,考察组成员能吃苦耐,认真观察学习,同时也彰显了大局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搞改革开放,搞经济特区的正确性;感受到了深圳的沧桑巨变;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开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开放。这次活动也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思教部老师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增强我部教师的凝聚力。
虽然我们这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旅程结束了,但我们未来的旅程却还要继续。这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考察所获取的资抖充实到课堂教学里,把考察的亲身感受和体会引进课堂,介绍给在校大学生,不断加强思政课的建设,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好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