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调查报告

青春视角美丽中国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3-01-24 06:5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摘要】: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绿色发展”理念逐渐进入执政党视野。美丽中国是一个及其宽泛的概念,本文试着从取得初步成效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入手,在总结回顾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区(县)-自流井区的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分析城乡环境整治与区域绿色发展的关系。针对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环境整治 自流井区

一、美丽中国的提出,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自党的十六大开始,我国就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继倡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之后,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二、城乡环境整治为实现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而早在4年前四川就开始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无疑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笔者所在的自流井区,近年来始终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作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着重从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网络、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健全长效机制等“五个重点方面”入手,强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法制化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品”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全区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了全省“四化”标准要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85%,工业污水规范排放率达98.84%,道路硬化率达100%,城区绿地率达33.76%、绿化覆盖率达38.40%、人均绿地面积达8.3平方米,社区各类公共设施完好率达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城区道路桥梁、场地设施清洁完好、规范有序,建筑物、构筑物风貌协调、错落有致,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设计统一、美观协调,建筑工地、管线作业规范施工、标识明显,市场经营证照齐全、功能合理,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摆放整齐,城乡面貌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优美景象,圆满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既定目标。自贡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园林绿化城市,自流井区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区主体作用,被四川省表彰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区(县)”。
三、城乡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自流井区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执政为民、改善民生、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但是无可避免的遇到了诸多难题:一是传统工业多,环境污染重,大幅节能减排难的难题;二是城市规模大,基础设施差,脏乱差面貌治理难的难题;三是央企、省企、市企多,财政分成比率低,改造整治资金筹措难的难题;四是城市中心区人居密、商气浓,城乡管理长效机制持续难的难题;五是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的提高和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的难题。此外,还存在乡镇规划相对滞后,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难度较大的问题。
四、多管齐下,建立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目标任务和要求,从区域经济社会实际出发,从巩固深化城乡环境整治入手,不断为区域发展和城乡群众幸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提高认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当下开展的城乡环境整治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迈向美丽中国的路径,首先离不开环境保护。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城乡,实现永续发展。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发展活力。
(二)强化宣传,形成工作合力。
最近几年,自流井区的实践取得可喜成效。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不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观念上的更新、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因此深入发动,强化宣传,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在城区和村镇驻地、各沿街单位设置宣传牌,出动宣传车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发放“城市环境卫生”、“门前五包”、文明乡镇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标准等一系列宣传品。开辟专栏,全面深入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街、文明单位以及争做文明市民的标准,使广大群众树立了“城市形象,靠我创造”、“城市是我家、整治靠大家”的意识。同时,制定下发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范围、内容、标准以及工作分工进行了明确,逐一进行细化考核,把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各部门,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
(三)创新管理,构建整治长效机制
坚持把实现长效管理作为环境治理的制度保证,需要以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平台、强化管理力量、保障管理投入为重点,形成一套管理有效、运转有序的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之前建立的属地管理和分片切块包干的工作机制,将城乡环境治理继续深入到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角落,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城乡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二是自觉地变被动为主动,走出那种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就是大扫除,就是突击整治应付检查这样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确保长期出成效。三是把环境治理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相结合,与推进“五个自贡”、“三中心一新城”建设相结合,与提升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品质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实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探索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到位,逐步实现全域绿色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一个地方的风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环境优美必须全域美丽、全民受益、全区同步”。这既是政府对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认识,也是广大老百姓的美好期待。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彻底走出“脏后治、治后脏”、“ 一抓就好、不抓就糟”的怪圈,就必须建立健全起配套完善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科学编制区域环境规划,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切实把环境整治的触角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延伸到农村,延伸到每一个卫生死角。二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自上而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逐人明确责任内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权明晰的责任体系。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考评考核制度来维护和保护治理效果。三是督查问责,奖惩逗硬。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督查。对行动迅速、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态度消极、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及时予以批评问责。四是引入民主管理机制。通过职工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民主座谈会等途径,进一步完善企业规章、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卫生公约,使之成为老百姓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五是加大“联乡包村”工作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整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所联系的村、社区提供必要的资金、项目、政策、技术等,并协助、参与联系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洁机制,共同为建设 “美丽盐都、幸福自贡”做出积极努力。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城乡环境整治。对于自流井区来说,在抓好城乡环境整治的同时,还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淘汰不符合中心区功能定位的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强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就业、绿色生活,为推进“两个加快”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