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3-11-12 18:5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者,是会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享受,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年级的小朋友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数字、图片、实物、景象、视频等,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犹如打开了思维的闸门,而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就能创设更好地情景,把这些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讲第二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深知,互动包括语言形式的交流与非语言形式的交流,而“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通过语言形式交流,实现互动的最重要途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网上生活的丰富信息,而且完全沉浸在真切的情景中。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来演示,让学生能够领悟这三组词语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这一环节时,用课件出示图片,使学生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在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环节,我安排了青蛙鸣叫的动画演示,旨在启发小学生想象青蛙与妈妈对话的内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但懂得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还会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去大量阅读资料,运用综合、归纳、推理、演绎等方式学习语文。通过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兼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复杂变为简单,带着快乐和新奇学完课程,同时通过一定资料查阅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语文课堂上只要利用好了信息技术这门工具可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