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物理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7-15 08:4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新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新教材必修部分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彩色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事实上,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其次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最后要求教师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特别是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制度以下优点:
1、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
2、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4、建立全面备课的观念,备教案,备教具制作和演示,备课外知识,切实做好上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5、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
(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但教学的方法可以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2)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别人的教案上必须有自己的圈点。
(3)根据教务处安排的学习时间,进行研讨,由备课组长主持,确保活动时间和活动实效,做好活动记录,记录每一课时的共性内容,讨论课题。期末交教导处存档,并保存给下一年度同年级的备课组参考。
6、精心设计板书,增强板书的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在一个模块的考核中,考试成绩占到60%-80%,除此之外,出勤率、学习表现、平时小测验等其它项目总和为40%-20%。因此模块学分的获得,除了考试成绩合格外,平时学习过程也要达到标准。
今后的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学的开放性上下功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以合理的问题为载体,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了,思路就打开了,思维就活跃了,不但能高效率的记住课堂上的基本知点,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下面以中学物理教材“电场”一章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对教材进行整合:
引导学生把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形成某一单元的“知识链” 。“电场”一章可用两条知识链来研究。第一条知识链是从电荷受到电场力出发,研究电场的性质,这里的知识点有“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场线”;第二条知识链是从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出发,引进了 “电势”、“等势面”等概念。在分别对学生进行这两条知识链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 出每条知识链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共同要素。以第一条知识链的教学为例。在这里,“电场强度”的教学是关键,学好这个概念对“电势”的教学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定义式E=F/q中,教师必须特别强调: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中力的性质,所以它与一切外界因素(检验电荷q的大小、正负、存在与否以及检验电荷受到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无关,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所以可以用来描述电场。对“电场线”教师必须特别指出电场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和电场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的,但是引进电场线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电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的弱强;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 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随着教学的进展,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教师适时地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把平时学习的比较零乱的知识按 其内在的联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模型,那么就能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俗话说:会读书的人可以把书越读越薄。之所以这样,是因他善于总结,以使头脑里形成知识结构的清晰图象,到需要时就能按照总结的纲要去思考。
总结的方法很多,诸如结构法、列表法、归纳法等,按照本章知识结构采用结构法总结较合理。
任何学习都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迁移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时,使学生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使重点突出,关系清楚,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人变得更加聪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受益终身。

上一篇文章:远程教师培训感言

下一篇文章:高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