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主要风格、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课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希望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因此对于课本中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课教学的显性目标,也是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一课中,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然而,专业水准欣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是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我们配以本课的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家的视野,充实大家的知识。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充实知识。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2 、方法与过程: 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和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中外建筑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建筑创造中所体现的智慧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中外建筑艺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懂得鉴赏人类建筑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外主要建筑类型的艺术风格特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主要风格、特征。课本通过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是学生走进建筑、欣赏建筑的途径和基础。只有对这些经典建筑的工程成就和艺术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才能建立起相对科学的建筑审美观念,从而为进一步独立地欣赏、评判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探讨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风格之形成原因。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同其他艺术一样,建筑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并且比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深刻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的影响,从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因此,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风格和潮流背后,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并且相当复杂。对这种原因的分析,是一种对形象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训练,具有较高的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新知探究:
(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
(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
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
(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
(4)提问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科技、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A、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
(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
板书设计
(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教学反思
课本中在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的同时无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这是比单纯理解和掌握某一类型的建筑艺术风格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即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背后总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并且会形成某种规律。对这种内在原因和规律的探讨是我们研究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这种训练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不无裨益,是本课教学的高层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