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培育低年级儿童的艺术萌芽

发布者微信

    

培育低年级儿童的艺术萌芽
——低年级美术教学初探

□临海路小学 徐晓庆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展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审美能力 培养 萌芽
少年儿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将来的栋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使孩子各种能力的得到全面发展尤为重要。那么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审美感觉能力是美术学科追求的核心。美术教育,从娃娃抓起,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打好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有些人总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就是教孩子随便画画画,做做手工,总认为是所有教学工作中最简单的差事。上课时随便讲点内容再出个题目,或摆上物品给孩子写生就行了,经常听到别人说:“你多舒服,上课说几句,让小孩自己画就是了,只要维持维持纪律。”听完后总感觉有口难辩,他们不知道,其实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特别是作为低年级儿童的基础教育,更加需要多琢磨多研究。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积极性也很容易被点燃,只是他的审美与造型能力还有所欠缺。引导低年级孩子的绘画创作,需要老师和孩子交朋友,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潜能,催进他们的活力,让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培养他们的造型思维能力和审美趣味,运用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也许他们的画还不是很精致,但总有他独特的地方,已表达和形成了他的感受和审美趣味。以下将对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绘画创作和审美培养做简单探讨学习。
一、美术教学中实践艺术的运用
彼得•杜拉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说道:知识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饱肚子的。一个实践比一千个光说不练的理论更有用。艺术实践是培养审美感觉的重要方法。艺术的意识和感觉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人的各种感官只有在与事物接触时,才能接收到相关信息,产生震撼,从而产生审美感觉。自然界的事物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不走出教室嗅不到美丽的校园里空气有多么的清新;不走出校园感觉不到溪水的清凉,碧空如洗的蓝天,和那千变万化的云。创作的作品将会少了很多色彩和芬芳的气息。
低年级的小朋友的思想还很单纯,可以将美术课堂搬到教室外,让他们去摸摸大树,去听听小鸟的歌声,去看看娇艳的花草,去观察家乡的变化,这样他们的作品内容会很丰富,审美感觉也得到培养。并且在艺术实践中,将能促进孩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和成果加以推广和实施。
二、对孩子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孩子们也一样,甚至对于思想纯净的低年级儿童来说想象力就像是插上了翅膀,可以在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在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有无想象力是创作者及其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审美创造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制作能力的综合运用。它要把思想、情感和及自己对事物观点变成物化的艺术形象,要求眼、脑、手协调统一,成功配合。在一次一年级的美术课上,大家就一幅欣赏画展开讨论,画中是三个好朋友,其中一个孩子头特别大,老师提问为什么要画得那么大,教材提示画大因为那是最好的朋友,显示重要性,所以画大。可班上的小朋友却认为头画大是为了给另外的两个好朋友挡雨,他们的回答让我惊喜,孩子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在现实生活中,被称为有创造力的人很少,除了人们在观念上对创造力理解的偏差外,主要是由于很多原因,人们的创造力常常被一些主观心智和客观的障碍所限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这样说:创造障碍犹如潜伏于生命深处的暗礁,只有准确的找到它,你的船队才能顺利通航。个人个性障碍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墨守成规等,而外部障碍主要有家庭和学校循规蹈矩的过严要求造成,受社会中的习惯、思想、行动要求服从所致。学生们在绘画方面缺乏创造力的障碍有多方面,但其中,不良的学校教育是很关键的原因。许多教师只强调提高孩子绘画的技巧,基本功训练。学生在评价一幅画时只有“象”与“不象”,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去画去“评”。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扫除美术教育中一切不利于创造力形成的因素,尽力为孩子们的基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们多一些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一望无际的大海,欣欣向荣的码头,迷人的海岛,火红的枫树林,都能给孩子无穷的遐想,产生无尽的灵感,从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成为耳聪目明、心灵手巧、心神愉悦的人,这些品格和能力是任何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都不可缺少的。这样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它使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心灵,从而建成一个美好的社会。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习才能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创作中,才能产生多样化,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使孩子的心灵结构开放、交流,健全,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使孩子们的审美观念不至过于惯性、封闭。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自主学习,画生活中的事物,经过加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生原有认识能力的基础上,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不断促进自身主动地发展。学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它们是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教师要懂得尊重每个孩子的思想感情,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也就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鼓励、引导学生用画笔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还要鼓励学生勤于用自己的画笔将自己想象中的事物描绘出来,赋予它们以生命。这样,学生们的想象力不再是虚幻的胡思乱想,而变成了富有生命的“设计”和“创造”。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会在这种成功心态的不断激励中,越来越结实。《花点心》这节课,我先让孩子们,先回想一下自己爱吃的点心是什么样的,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或者自己可以想出自己没吃过的样式,尝试做出来送给同学或老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激发思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共同创意,分工完成作品。.探究绘画的素材、方法及如何表达。小组还可课后共同研究完成创意。在《小小飞机设计师》这课,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组成一个家,共同完成一组作品,孩子们纷纷为这个作品献计献策,探究分工合作,发挥的想象力进行创意,一个个电子应运而出,孩子们各施所长,一件件创意新颖的作品展现在眼前,让老师和他们共同体验创作和成功的乐趣。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能是事先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去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有了自信,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
四、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放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书本世界的基础,是书本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要鼓励小朋友对教材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课堂教学不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的模式,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教育过程中推行“愉快教育”,以一种愉快的内容和方式去教育学生比任何声色俱厉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俄国教育家说道:有损人类尊严的各种处罚施之于儿童,会压制儿童精神上可贵的自由、自重,也会使儿童的心灵为自卑、恐惧、隐瞒和狡猾的肮脏之感所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是无益的。所以在低年级儿童学习阶段,更应实行“愉快教育”,从提倡师生关系的和谐着眼,提供学生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和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兴趣爱好、活泼开朗的性格,发挥出全部的潜能。
总之,低年级的孩子们的绘画创作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有毅力耐性去长期钻研琢磨实施运用,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训练他们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经常和他们一起动手画画做做,并通过作品展览让他们品尝胜利的喜悦,从而达到创作结合于审美情趣里潜移默化的提高。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使他们萌发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兴趣,教师要精心呵护孩子们的艺术萌芽,促使低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