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二)
设计思路
教材本单元设计主旨在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提炼、表现能力,而这一活动尤其能锻炼学生从选材构思到表现创作的综合能力。本课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主题性作品的选材和构思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能否加强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把握和表达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往容易忽视的。本课教学中,除了能使学生了解选材构思等一般性的创作方法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由度以使学生加强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投入成为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能将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选材、构思、提炼、加工,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
3.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了解搜集素材可以选择的途径。
教学重点
对绘画题材的选择和构思。
教学难点
构思中对典型场景中人物形象、情节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教师简短总结前几节课的情况,提出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板书课题: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1.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表现校园生活的画家作品图片进行小组间交流,选出较好的进行演示并简单介绍其作者、名称等。
2.教师也将搜集到的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进行演示。
3.要求学生发表评论,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喜欢的原因。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我们喜欢这些作品是因为欣赏者观看以后心理上有认同感,有愉悦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心理共鸣。因为这些作品的题材就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校园生活,表现的是最典型的场景。
5.教师讲解: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义、有情趣的部分,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进行联想和构思,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6.教师出示校园活动场景照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
7.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创作素材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有情趣、典型、感人的场景。
8.小组内选出代表谈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突出感受和表现意图。
9.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看其他同学的选材与构思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10.布置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构思,从生活中去选择适当的方式搜集相应的素材。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根据素材画一些小构图和色彩小样。
相关阅读推荐:
›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