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日子》说课稿
我说的是湘版中学美术教材,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
一、 说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并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鼓励学生上台去说“过去”,且把在“过去的日子里”所值得回忆的有意义的事,或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来,从而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让学生在相互的“谈过去”中,培养出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说内容标准
1、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用速写或卡通、连环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2、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课。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过去的日子”的主题的音乐磁带及有关美术、摄影作品,学生准备儿时照片、有关图片、绘画纸、颜料、笔等。
5、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我领学生谈“过去”(熏陶、欣赏、感受、评析阶段)。
第二课时:学生“话”过去(学生素质培养阶段)(略)。
第三课时:学生“忆”过去,“画”过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阶段)(略)。
过去的日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展示一系列有关摄影、雕塑、绘画艺术的优秀作品图片,让学生认识表现我们过去生活瞬间的几种主要造型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学识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热情奔放,求知欲强烈,但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容易发生叛逆。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于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丑鉴别能力,已经成为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迫切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表现过去生活的几种造型手段。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人物造型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感,体会画家的艺术情感。
四、重点和难点:欣赏并体会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本校学生在校园内追逐嬉戏的一段视频录像,引出本课课题:过去的日子。(这样的导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新授课
1、阅读教材第1-5页,仔细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图片,并完成下列问题:
A:通过本节学习,请找出本节所用的几种表现过去生活瞬间的造型手段。(摄影、雕塑、绘画。)
B:在本节所提供的图片中,那一幅或那几幅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山村小店》、《一个教师的工作台》、《人力车夫》。这些作品细致、生动、形象、能够让人引发无限丰富的联想。也就是说,造型艺术本身具有照片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绝不是机械的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总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在关注社会,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2、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幅自己生活照片,同时展示反映自己生活的山水画-------《探访龙山书院》(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到:老师能做的自己也能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小组交流:(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过去最为有趣的生活瞬间,既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4、学生创作:以《小书摊》和《爸爸在厨房里》为参照,让学生把自己刚才交流的有趣瞬间画在作业本上。(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5、小组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选出本小组最佳作品。
6、佳作展示: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本班佳作。并让学生本人谈谈创作感受。(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佳作获得者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其他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
7教师总结本课的情况,同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过去的日子说课稿
教学目标:
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让学生能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本课有意图地通过欣赏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
教材选用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和童年时期的绘画作品进行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欣赏表现过去生活的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要求对观察这些作品表现的题材、主题以及细节、环境的方法作出提示,为更加深入地进行欣赏分析导向。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热点逐步转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忆。让学生在回忆中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使教学达到高潮。
教材设置的两个学习活动互为补充,第一个学习活动欣赏、分析、谈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学习活动二在学习活动一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学生用速写、卡通连环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对表现手法的要求更为宽泛。学生可以结合学过的相关表现手法予以尝试,例如七年级上册中《你、我、他》、 《我的故事》等课中就涉及到本活动中提到的表现手法,编者也是出于对知识的巩固与延伸的考虑作出如此安排。两个学习活动分别侧重对过去、当前事情的表现,在教学中应更注重难度梯次的把握。
“评价建议”栏目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艺术作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作品中表现的事件、情景展开联想;在欣赏活动中对相关知识的运用。
“资料库”中关于题材和主题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在欣赏中准确地把握概念。
“学习大空间”中列举了两幅绘画作品,两件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了社会生活。一幅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刻画,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事件;另一幅作品是刘昌明的水彩画《一个教师的工作台》,通过细致的场景描绘,间接地表现出一位乡村教师的形象。
本课教学力求从欣赏、分析作品的学习活动入手。引起学生对自身经历的回忆,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表现,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的生活经历往往包含他们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感受。通过欣赏、表现活动的反复实践,使学生把握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艺术感受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造型表现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了儿童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以激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为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思路,教学可以此设置情境。结合教学,教材版面安排了绘画、雕塑、摄影等美术作品的图片,展示了美术记录生活的功能。
《我送亲人过大江》是一幅新闻摄影作品。关于这张照片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感人的故事,充实了讨论的内容。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录历史瞬间的意义。教学中还可以参照教材提供的这种图片比照的方法,收集一些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料。
如何使教学生动活泼,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围绕记录和表现的内容,细致地研究教学所选用的图片,设计引导教学各环节所需的提问;考虑教学过程各个部分的衔接,做到井然有序,自然流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布置学生准备有关自己和他人、家庭与社会的生活照片和反映过去生活的绘画作品。
课程的导入从几张学生生活照片和反映过去生活的绘画开始,让他们自己介绍照片反映的生活内容。这样做可以使教学有一个轻松自然的开始。注意提取学生谈话中涉及到的有关教学内容,进入教学主题。欣赏摄影作品《北方的孩子》,重点放在作品表现出的欢乐的气氛和人物的不同性格上面,找一找和周围同学相似的地方,如调皮、开朗、文静等性格特点,回忆生活经历中的开心时刻。在欣赏过程中提出教学要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接下来针对两幅儿童画展开议论,话题可以是画中描绘的事情、人物或其他细节。引导学生归纳出画中表现的题材、主题和在表现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节,同时,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有趣的生活片段的回忆。
根据课本的提示,分析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和老照片。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该紧扣题材、主题、场景和细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分析的方法。欣赏分析拟从油画《山村小店》的表现主题展开,分析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特征,观察他们的衣着打扮、神态动作、身份职业等等。如:姑娘们健康质朴的背影、简朴的衣着和卷起的裤脚,与柜台上漂亮的花布形成鲜明的对比,头上的花结表现出姑娘们爱美的天性。让人从背影中联想到她们羡慕、羞怯的神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其次是场景、道具和反映主题的关系,如:大块木料构建的小店,石板铺就的地面以及背篓和狗,这些都是山区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达到对主题的共识。教材中的雕塑作品和老照片反映的是更为久远的事情。在欣赏过程中需要运用有关历史知识,可以联系反映那些时代的电影、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欣赏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发挥想像,对每一个细节做出分析,身临其境地感受和描述。
紧接着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活照片,讲述自己所经历过的有趣的往事。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使整个教学过程跌宕起伏,生动活泼。
议论话题转向摄影作品《我送亲人过大江》,把重点放在记录历史事件的意义上。一张照片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给予人们永久的记忆。体会作者和照片中的人物会面时的心情,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感受,诸如在同学聚会上,谈到有趣的往事时的激动情绪等。在议论中可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学习活动安排两个作业。作业以记事性描绘为主,根据自己经历过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画一幅或一组画,表现一定的主题。两个作业应各有侧重,第一个作业提出对题材、主题等方面的要求,第二个作业则可以强化形式美的探讨。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和细节的刻画等方面对作业提出一定要求。
展示学生的作业,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测教学效果,从知识的理解、想像力的发挥和技能表现等方面对整个教学做出评价。
相关阅读推荐:
› 过去的日子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