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大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戏剧脸谱》这一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第十一册。本课是脸谱的欣赏与认识、制作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的传统艺术的初步认识和模仿学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人物肖像画、色彩、对称图案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课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脸谱的欣赏和脸谱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课时制作完成一张戏剧脸谱的制作。
1、教学内容 :
A、了解脸谱的起源和作用。
B、认识脸谱的形式、感受装饰美,领悟各种造型和色彩的象征意义。
C、了解脸谱的装饰用途,打开学生的思维。
2、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临摹或创意画出一种脸谱样式。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3、学习者特征分析
A.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学生已有较强的感知力、理解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B.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接触京剧知识的机会很少,尤其对脸谱艺术知识没有进行过深入学习和研究。
C. 虽然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戏剧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色彩的恰当运用。
二、教法运用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每位同学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的内容又是平时同学们接触较少的戏剧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的将各个知识点讲解得浅显易懂些,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将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音乐引入法:
学生对于传统的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了疲倦感。上课时先放上一段歌曲《戏说脸谱》并配以歌词,以吸引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使之达到预备兴奋的状态。
2、多媒体演示法:
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以充分满足视觉感官为主的阶段,因此根据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课件来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展示出形态各异的脸谱图片,来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并辅助学生对于脸谱的直观认识和了解。
3、观察理解法:
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4、分析比较法:
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5、指导制作法:
教师要在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择图样、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式来绘制。
三、学法分析
本课要让学生了解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脸谱,这本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科,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对戏剧中的角色、脸谱的分类、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等知识都有所了解,光依靠教师讲是根本不够的,而且也会让学生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我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资料收集法:
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戏剧脸谱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戏剧人物的故事及故事人物性格的资料,如能收集到脸谱图案的最好。
2、自主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的难点——脸谱的纹样设计这一知识点时,通过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脸谱纹样来突出我的作品的特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设计各式各样的脸谱纹样以及各种方式的脸谱构图。
3、合作交流法
在制作脸谱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获得的不同的知识、经验,拓宽学生的设计制作思路,达到教学目标。但切忌小部分学生一味的模仿他人作品,鼓励人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并对美术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呢?预备铃响后,我就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说唱脸谱》,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上课后,我通过播放一组脸谱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对脸谱——这一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传承文化,开阔视野
现《课程标准》中,美术学科是人文性、艺术性、全体性的集中表现, 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学习。整堂美术课就是在这种浓厚的传统文化——京剧艺术氛围中展开教学的。从音乐引入教学,以京剧乐曲贯穿课堂,到最后做一个超级链接,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有关脸谱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三)、自主学习,挥洒个性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中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传授方法,而是先让学生们在课前先搜集一些关于脸谱方面的基本常识,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小组讨论的方式,大胆推测脸谱的制作过程,真善美和发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新身实践,让学生对制作方法提出质疑,例:“我该怎么画脸谱?”“如何分割脸部呢?”“分割好以后如何上色?”。他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恰恰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课的关键部分。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后进行尝试操作,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归纳并总结出那种是比较合理的制作方式,但并不否定其他可行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观制作他们自己认为有特点的脸谱形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主要引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课改理念。
(四)、多维评价,促进发展
既然是一个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课堂,那么多维性、多级性评价就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因此,评价标准应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体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的作用。如学生自评“我画得还不错咧!”、“我画得比以前的作品好了!”,教师用“不错,很漂亮。”“有特点,继续坚持!”“不如贴到展示板上给大家看看吧!”等。本课的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从学生学,到作业成品的完成都以一种鼓励的、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同学生。由此让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进而对美术产生持久的、长远的兴趣。
(五)、多元整合,全面发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课将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表演艺术、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信息科技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美术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地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先要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后将制作完成后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活动课中通过短剧表演来展示创作成果,从而将课堂评价延伸至课外,这样既使评价更加的生动,又不乏激励学生大胆创造的热情。
(七)、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课题、脸谱构成及特点、制作步骤和展示区。
(五)教学评价
戏曲和国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唱大戏》这一课将两种传统文化相结合,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作业定位为国画的表现形式是合理有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学生的作品用笔用墨都十分大胆,作画时很轻松、随意,作业的效果非常不错。
本课掀起的教学高潮体现在学生对四幅作品的局部添画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愿望,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师根据这个尝试作业的小训练确定知识深入的进程,体现了对技术的指导和要求。
本课教学也善于抓住细节,如对优秀作品的笔墨分析、对尝试作业的评析、交流,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及时小结,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画的语言及其形式美的法则。
相关阅读推荐:
› 戏剧脸谱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