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科学说课稿五年级科学说课稿> 正文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稿、反思

本站微信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稿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这节课在学生了解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的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和实验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或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同一机器结构的另一个装置上。是本单元第2-5课具体研究简单机械之后,把相互关联的机械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统整课。通过学习,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几种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与作用,了解常见物体是如何来传递运动和能量的,发现有关传动的科学规律,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探究机器的内部结构和传动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分三部分:1、通过观察自行车等传动装置,了解传动装置是如何传动的。2、通过实验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即各自特点)。3、指导学生认识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两年多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研究有较大的兴趣,初步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能用实验的方法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但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记录仍然不太重视,不善于收集证据。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一方面让学生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加深记录证据对科学解释的意义,从而开始重视实验的记录
三、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并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能通过实验的比较、探究及整理实验记录等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探究传动的活动并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四、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难点是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打开后盖的座钟、三球演示仪、自行车、音乐盒、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的电教课件。
2.分组实验器材: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橡皮筋、链条轮等。
3.学生准备: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等。
六、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实验、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七、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播放录像、激趣导入;分组实验、探究新知;学以致用、迁移拓展三个方面说说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 播放录像 激趣导入(6分钟)
1.该环节我主要通过把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作为教学的引子,以动态的画面引入“动力的传递”这一主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及时地“聚焦”研究主题。首先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内容为通过一系列精巧的设计,动力被多种物体不断传递的画面。
2.提问:第一个运动的物体和最后一个物体之间隔得很远,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接触,可为什么仍然能够引起最后一个物体的运动呢?讨论交流。
3.这时我揭示课题: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从而进入对传动的探究。
4.提问:你还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传动装置?你能描述一下这种装置的结构吗?教师适时出示并操作某些有代表性的物体(四驱车、钟表等),展示物体的传动装置和传动方式。丰富的表象和直观的模型是学生认识传动递装置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的基础,借助于实物或者电教手段呈现多种传动装置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传动装置在动力传递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二)分组实验 探究新知 (25分)
我继续提出问题:这些传动装置是怎么样传递动力的?常见的动力传递方式有哪些呢?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这里要安排两次实验。
1.实验一: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10分钟)
我先出示一个链条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认识链条传动装置的结构:一根链条、两个大小不同的轮子。然后我再操作链条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让学生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讲解:我们把这种传动方式叫做“链条传动”。链条将运动和能量从一个轮子传到另一个轮子上,带动了轮子的转动,也决定着轮子运动的方向。这一环节较多地发挥了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扶”的功能。在研究活动的起始阶段,“扶”的目的就是为了后面活动中“放”得更有效、更彻底。
学生进行分组操作实践,并做好相应记录。
最后得出结论:链条传动装置一般是由一根链条和它所连接的两个轮子或滑轮组成的。通过链条,一个轮子的转动被传到另一个轮子上。链条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轮子转动的快慢。
2.实验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10分钟)
首先用电脑演示、放大机械表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链条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各组学生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它的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并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然后讨论: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最后进行小结: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能改变齿轮传动的快慢。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要使两个相邻的齿轮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必须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齿轮。齿轮的旋转速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大小,还与两个齿轮齿数的比值有关,比如一个16齿的齿轮会使一个8齿的齿轮的转速增加一倍。
“小结”环节是将学生零碎的认识整理、归纳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新发现、新收获的意义建构,使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我适当的做一下总结(板书)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结论的比我的“标准”答案还要标准,而且学生获得的结论是多方面的,克服了结论的惟一性。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和评委的角色。
3.请学生比较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齿轮传动有传递力、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缺点是必须近距离才能传递动力;链传动既可以远距离传递动力,又不容易损失动力,但要求连接轮子的链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5分钟)
(三)学以致用 迁移拓展 (9分钟)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链条、齿轮两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接着我启发学生举例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传动装置。各组学生分别观察自己小组带来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我再出示自行车实物,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并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最后拓展迁移
结合录像介绍液压传动、连杆传动等传动装置。利用电教手段展示这些传动装置传递动力的过程与画面,并利用箭头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分析转动的方向,了解这些传动装置的工作方式。
八、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抓住重点内容。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传动装置{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们多指教,谢谢。

说课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课后说课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为没有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说课的内容应该是我们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及教育教学理论等认识的结晶,也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机智的集中体现,它显示了我们在知识、智能等方面的水平。
一、说课的感觉
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像作报告一样,“一、二、三”之后还有“1、2、3”,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要尽量自然,比如,说完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要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处理,“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根据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对这节课重难点是这样处理的”。
二、突出重点,有层次感
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太细。我们是说课而不是上课,与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去读自己的教案,我们不如多谈谈学生探究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我们的教学策略,谈谈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以及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当然,这里所说的层次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我设计了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又怎样安排。
三、说课要有激情
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既然是说课,说的成分很重要。从说课技能上看,说课主要靠口头语言来表达,这使它具有演讲特点。所以我们不妨就把它当作一次演讲。我们最好能说的神采飞扬,激情澎湃,能感染听众。
四、教学理论与实践
说课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重在按照备课准备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实践探索落实,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重教学行为的有效落实,重怎样教、教的结果怎样。而说课重在说明课堂教学内容分析、教法分析、过程分析、理念分析,重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分析,重在为什么教这些内容和为什么这样教。我自身说课时,重过程和实践太多,重理论分析不够。
五、课程与教材
新课程理念带给我们的转变很多,我觉得其中重要的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把握上。过去我们是,教材就是课程,教材是什么我们教什么,师生的眼睛都盯着教材,教著以外的不教也不考。而今不同了,课程概念要强化,课程的范围很广,只要是有助于学习的都应当属于课程,如教材、教材以外的各种媒体承载的知识与技术、师长、同学等学生周围的人力环境、学校环境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等学生周围的物质文化环境,等等,都是课程。教材仅仅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一个参考。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完成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需要考虑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浓度要多得多,需要老师进行分析选择。而我的说课,太过于教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至于教材以外的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形势关注不够,对于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不够,对于所教学的知识与技术的实用性关注不够。
总之,我认为好的说课应该让人感觉到我们有较新的教育观念,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并有效地进行处理;能合理地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应该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相关阅读推荐: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稿、反思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