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折巧剪》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在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这课本第八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安排了“巧折巧剪”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是进行图像剪纸。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低层次目标:
(1)学习折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2)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感,体验快乐,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高层次目标:
能设计制作一幅对称剪纸作品,学习团花创作技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欣赏剪纸的艺术特色,学习剪纸折剪的基本技法及阴剪和阳剪的组合等。
难点: 抓住动物和人物的特征设计造型纹样,构思剪纸作品。
四、设计思路:
1、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人郭秀丽徒手剪纸的短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较易于学习掌握的对称剪纸为主线,经过学生初步尝试折、教师讲解演示、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剪纸的折法,体验剪纸的乐趣。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创作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剪出一幅完整的剪纸;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尝试设计制作较具象、繁复的剪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 先欣赏影片,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剪纸。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它以独特的造型手段——在色纸上用剪刀、刻刀以阳刻或阴刻的形式表现出个性化的装饰纹 样。并了解剪纸中常用的纹样:小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柳叶纹等。由此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二)大胆尝试,发现问题。
在 折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大胆巧妙的折法。教师在学生试折以后,自己也折一种方法,并在折好的纸上任意画上较简单的纹样,让学生观察剪除的作品为何 会是不相连的,问其原因。然后讲解正确的画纹样的方法,并把其剪下来,展开让学生欣赏创作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大胆的进 行剪刻。虽然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还没有任何剪刻技法而言,但在这个阶段却能使学生对剪纸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能够剪出效果不错的窗花,从而更加增强 了自信心。同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下两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1、图案单一,装饰味不浓。
2、如何使形象不会断裂。
三、教师引导,讲授技法。
1、剪纸从结构处理上分为:阴刻法、阳刻法。
阳刻:保留轮廓线,剪刻去轮廓外空白部分。要求做到“剪剪相连”。阴刻:剪刻去轮廓线,保留轮廓以外的部分。要求做到“剪剪相断”。
2、剪纸的步骤:
(1)折叠:在剪对称的形象时需要对纸张进行折叠。折叠分为对折、多次对折、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折法等。
(2)起稿:用铅笔在纸上或折叠好的表面上进行图案的临摹或创作。画稿未定前切莫急于动手剪刻。
(3)剪刻:遵循“先繁后易,先主后次,先里后外”的原则。外轮廓和较简单的部分用剪刀剪,内部镂空部分用刻刀刻。
(4)贴裱:平整的粘贴、装裱在对比强烈的称纸上。
3、剪纸中常用的纹样:小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柳叶纹等。
月牙纹:先剪刻内圆弧,再剪刻外圆弧。
锯齿纹:先剪刻直线或弧线,再用剪刀移动着剪出锯齿。
4、团花的设计要点团花一般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折法,分别能够剪出不同个数中心对称的图形。
通过课件演示,与教具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剪纸的技法、纹样以及窗花的设计要点。
四、尝试练习,形成技能。
1、课件展示几个较简单团花纹样,学生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自己创作的团花纹样;然后进行剪刻;最后把作品粘帖到装饰背景纸上。
2、课件展示几幅稍难度的不同折法的剪纸作品,由这个剪纸作品中找出剪纸常用纹样——月牙纹、锯齿纹,再次加深学生对剪纸纹样的认识。在学生进行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可能有部分学生子连接处会出现不连接的现象,教师要给予指导。
相关阅读推荐:
› 巧折巧剪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