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语文说课稿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正文

四季教学反思

本站微信

 人一年级语文上册 “四季”教学反思
一,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四季》 是一 首 富有童趣的诗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 。 本文 是学生刚入学一个多月,在学完汉语拼音,过渡到课文的学习。学生的识字方法和朗读能力 是 基本为零 ,因此,我把识字和练习朗读定为《四季》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 随文识字 中了解并初步运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 通过 多种形式朗读 ,在练习朗读的同时也巩固了生字 。

二, 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认识“对、说、是”等11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月、雨、口、禾”,试用“是”说一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联系生活实际和拓展延伸,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
方法与过程:
经历拼读 拼音 与 加一加识字 、 随文 交流 生字的音形义与 游戏 巩固 、 各种形式的 朗读 课文 等学习过程,初步体验识字 的一些 基本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 初步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初步感受汉字的一些特点,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学重点:
随文认识11个生字和认识4个偏旁“月,雨,口,禾”。
课堂教学难点:
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去爱护大自然。
经过课堂实践,我自我认为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准确。
三 , 教学策略与收获
1,随文识字
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 语文 教学 的两大任务,在阅读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一堂课的时间里,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顾了头就顾不上脚,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 我在拼音教学时,就一直思考着识字教学的问题, 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 因此,这节课,我尝试 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学生在一段一段文字的学习中,认识新字,学习新字,又在识字之后再次读书,巩固识字。整个过程就像是个完整的链条。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体会到 “随文识字” 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 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 数量 和质量,能促进 学生 语言的发展。
2,游戏巩固
新课标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加上 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课堂上要让学生能认真听讲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根据这年龄特点 ,我的课堂教学 注重情趣性, 用难度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如:小老师领读 、全班开火车读,同桌开火车读、去拼音读、汉字大冲关、识字转盘、词语大丰收等, 游戏让学生主动识字,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充分唤起学生的童趣,释放童心,焕发童真,还学生快乐童年。 课已始,趣已生,课行中,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
3,读中感悟
语文学习无定法,重在得法。施 教之功,贵在导学。从学生初识字、学文 ,接触语言文字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之目的。如: 识字方法的习得, 本节就要让学生用“加一加”的 方法去识字, 我要让学在识字的过程中能认识生字,也要知道自己用什么方法去认识, 既要知所以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正因为孩子没有识字方法更要一课一得。再如在文中识字,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 朗读感悟,谈谈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发挥,不拔高要求, 培养阅读能力;多种形式朗读, 积累语言,都意在让学生在读 中悟出一些语言的规律和法则;志在 习得学法,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四, 有待改进的几点 :
1 、 随文出示的生字不够自然。我在上课之前,我就预设到随文识字的环节至少要15分钟,但如果问题设计不好,可能拖得时间更多了,因此,每一个生字出现,我应该怎样问,我都要心中有数,但由于自己没有很好的把握这种方法,在 实际的操作中,随文出现一些生字显得 不自然,并不是 水到渠成,问题的设计还需要精准,教学的机智还要修炼。
2 、 课堂学习的面铺得不够广,如何做到优差兼顾,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校长提的意见非常好,如让学生用“是”字说话,可以让学生开火车练习说话,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学习。有如:最后“说说画画”的环节,我也没有把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铺开,为了赶时间,只是让几个学生到台上进行了展示,有点显得走过场了。现在回头反思,我觉得应该把最后一次读书删去,就能腾出时间既能让多几个学生展示,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讲。
3, 课堂上,检查学生生字学习的情况,对学生个人表现机会少。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还有不知之处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相关阅读推荐:

四季教学反思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