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青年教师孙老师执教的《蓝蓝的威尼斯》一课,深有感触。可以说,把这样一篇看似简单的说明文教得很有语文味,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这得益于孙老师对课文进了深入的个性解读,在把教材吃透的基础上,来实现浅课文深教,美教。
首先,孙老师抓住课文题目中的“蓝蓝的”一词,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研讨:“见过天是蓝蓝的,可是你见过地是蓝蓝的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这“地”是“水”,所以威尼斯的“地”也是“蓝蓝的”,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威尼斯是“水都”这一特点上。接着再用周国平的“城市的颜色,体现着城市个性,这是对想象力的一个诱惑。……城市的个性更多地体现在建筑的个性上,当然,建筑的个性不限于建筑的风格,其中还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俗,因而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物化形式。”过渡,让学生找出文中写水的句子,带领学生美读,欣赏,从中发现“蓝蓝的”这一色彩的深层象征意义:蓝蓝的不仅指一种自然色彩,而且是一种人生色彩,它是美丽、和谐、幸福的象征。以此来提升对这篇课文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其次,孙老师还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美点,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解读文章中的美。如从“水都”这一特点的赏读中,读出水都的瑰丽,品出水都独特的自然美;从对威尼斯的建筑艺术中读出古色古香的历史美;从对历史人物如马可·波罗的解读中领悟和谐幸福的人文美。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陶醉其中,享受无穷。让学生在寻找美,品读美,发现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第三,读写结合,突出色彩。课文结束时,孙老师延续“蓝蓝的”的这一色彩主线,因势利导“国际上任何一个有品位的城市,都具有简洁、明快、和谐的色彩风格。老北京的灰墙、灰瓦和绿树构成了北京城市色彩的基调,……青岛老城的红瓦、朱墙、碧海、蓝天,也充分显示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风采。……”让学生写出自己心中的“苏州的色彩”。从学生现场朗读的描写片段来看,学生写得文辞兼美,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这节课更增添了一抺亮丽色彩。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