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手》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14课《会说话的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形的认识、观察,写生自己或他人的手,通过对手绘作品的欣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对生活中相似事物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本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观察手并写生手,第二课时展开想象进行手形彩绘。我重点说的是第一课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完全认同教参上第一课时的设计,我认为教参上第一课时设计内容太多,重点把握不准确,理由如下:
1、 教材上的图例几乎都是手形写生而没有一张手形添加想象画,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就是本课重点练习写生手。
2、 手形写生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简单,需要充裕的时间进行练习,一节课又是写生又是添画,对孩子来说难以完成。
3、 现在虽然新课标实施的如火如荼,但我们也在思考,一堂课不能仅仅是花架子,必要的美术技能训练还是要进行的,让学生学有所得。开展造型训练也是符合三年级学生绘画心理发展特点的。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8-9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孩子对造型有了明显的认识,稚拙行的儿童画特点逐步减少,绘画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开始注重对物体形象的描绘,并能初步刻画出某些细节,所以称为“萌芽写实阶段”。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了解其结构、作用。让手成为人的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 操作目标:用线条写生自己或他人的手。
3、情意目标: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发现、创新,体验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手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手的外形结构,学会用线条表现手。
教学难点:如何把手的动态、细部特点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猜一猜”
同学们猜个谜语好吗?
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猜猜是什么呀?揭题:手
2、“认一认”
请同学们看这些手的图片,仅仅看手,你能猜出它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吗?(课件出示各种人的手图片最后两幅是名画《父亲》《蒙娜丽莎》,先出示局部“手”让学生猜。学生猜是什么人的手,为什么?(学生猜他们的大致年龄、性别、职业等。)
2再出示整体的图,师介绍:这是中国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父亲的手,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农民父亲。
这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中少妇蒙娜丽莎的手,她的微笑被誉为世界上最迷人的微笑,她的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手。
3 刚才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手的形状、纹理猜测出手主人的大致情况。说明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会说话。揭题:会说话的,把课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两次揭示课题,突出课题的含义,通过猜谜,认图,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 “手势模仿”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摆一摆”
我们的手很灵活,能做出各种手势。
1.教师出示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手势说话,小组同学之间用小手说说话。
手很灵活,能做出各种手势。”教师出示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
2.小组合作,组合手形模仿
【设计意图:有的手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的手形学生要小组配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真正动了起来,课堂上处处闪现着他们思维的火花。】
三、观察小手,了解外形结构特点。
我们有这么厉害的小手,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呢?现在请你们把小手伸出来,仔细地观察观察,他们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总结:小手有宽宽的手掌,手掌上有掌纹;小手还有五个指头,跟老师一起说: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再仔细看看,每个指纹都不一样,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指纹被成为人类的第二张身份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手的外形结构与细部特征,为绘画做准备。】
四、师生练习,突破难点
“画一画”
1、教师第一次示范
教师举起左手,边讲解边演示。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介绍手的两种画法:一、直接画法。二、打轮廓法。【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了解手的绘画步骤与方法,为练习做准备。】
2、学生跟练。左手摆好姿势,用右手画自己的左手。
3、简评作业。
4、教师第二次示范
请一个学生上台用双手摆个姿势,教师写生,重点是前后遮挡关系的画法。
学生跟练,互相摆姿势互画。【设计意图:两次教师示范,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两次学生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第二次练习还培养了合作能力,增加了同学间的亲密关系。】
五、展评作业——巧手图
“秀一秀”
自评与互评结合。“夸夸我的画,夸夸你的画”
【设计意图:学生画手难度较大,以鼓励为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延伸
“学一学”
出示手语,配乐师生跟练。【设计意图:接触手语,体会课题的含义,延伸课堂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关注生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关爱残疾人,传递爱心。】
相关阅读推荐:
› 会说话的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