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蕴者,牡丹也”
活动背景:
浦江南岸有一株四百多年花龄古牡丹,她与伟大祖国命运相连,息息相通,四百多年历尽人间沧桑。据传说抗日战争时期,此花枝叶凋零,奄奄一息,护花人更是精心养护,让这株古牡丹度过冰霜严寒,重新焕发活力。近年来,更是花逢盛世,枝繁叶茂,花色艳丽,充分展现着花中魁首的风姿。
邬桥人爱牡丹,邬桥人也爱种牡丹,响誉中外的洛阳、荷泽牡丹已在这里安家落户。每年阳春三月,邬桥大街小巷的花圃、庭院里,牡丹应时开放,鹅黄粉白,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争芳斗艳。牡丹已成为邬桥人的骄傲,也为邬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开放这特有的乡土教育资源,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课堂和教材。
身在牡丹之乡,邬桥学子在牡丹文化,牡丹精神的耳濡目染下,一代代传承着优秀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朴质情怀。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作为国花牡丹,更是蕴育和散发着自强不息,爱满人间的爱国气息。然而,时代的变迁,使得不少学生对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观念日渐淡薄。所以牡丹精神需要发展出蓬勃的生命力,也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发扬和探索。
活动目标 :
1, 了解邬桥历史悠久的牡丹精神内涵,自强不息,爱满人间。
2, 认识到秉承家乡优秀文化-牡丹精神是爱家乡,爱祖国的集中体现。
3,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
4、 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为祖国,为家乡奉献自己力量的精神,并体现出一颗富有时代生命力的爱国心。
5, 让学生在调查访问中增强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
1,调查了解学生对牡丹精神认识的现状。
2,学生前期调研的分组。
3, 准备邬桥引以为傲的国画牡丹作为欣赏素材。
4, 古牡丹园为学生举办入团仪式的相关视频。
学生:
1、学生小组的前期调查,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调研牡丹文化在邬桥的历史渊源,充分挖掘古牡丹的由来和人文背景;第二小组调研牡丹文化在邬桥的人文土壤,了解牡丹精神在社区中传播的现状;第三小组调研牡丹文化在邬桥的学子传播,了解邬桥学生对于牡丹精神传承的现状。
2、全班学生收集牡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包含牡丹本身所具有的品性,以及它在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启发。并作简单记录以备交流。全班学生收集身边爱祖国爱家乡,自强不息的学生小故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国花牡丹
1,牡丹介绍
(PPT出示背景材料,配以牡丹花图片)
牡丹贵为我国的国花。聚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秀色,万卉之姿韵,乃百花之王,为世人所珍爱。达尔文在《动植物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说道:"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1400年。"其实在我国古老的《诗经》中就有"曾之以芍药"之句,"芍药"也含牡丹之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牡丹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即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牡丹从野生到栽培,一是由于可药用,二是因色彩艳丽人们喜爱。建国后,牡丹种植业更是得到空前发展,洛阳、荷泽、彭县等地先后建立了牡丹专业科研机构,牡丹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更大发展和突破。
在历史上民间有很多关于牡丹的美丽传说。传扬贵妃好牡丹,花初开,贵妃游赏花间如醉如痴。《开元花本记》中记载:"杨国忠(贵妃之兄)以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数本,植于家。""专宠"二字足以道出杨贵妃对牡丹的喜爱程度。
1959年,周恩来总理到洛阳视察,听说牡丹种植不佳,指示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如今洛阳牡丹已发展到植百万株。
更因牡丹之美,我国人民种牡丹、赏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绣牡丹、宴牡丹、雕牡丹、结牡丹、拜牡丹,形成形形色色的各种习俗。
从古至今,牡丹文化渊源流长。牡丹是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象征。
2,邬桥古牡丹园
据奉贤地方志记载:这株牡丹是明代杰出书法家董其昌,时读于松江叶榭水月庵时,相赠于同窗好友邬桥吴塘村金学文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这也是上海地区目前所存最古老的一株牡丹,已编入“上海古树名木之最”,“江南第一牡丹”之美称名不虚传。邬桥留存至今的明代古牡丹,其色为赵粉,其名玉楼春。
二,牡丹精神我知晓
1,牡丹在邬桥的历史渊源
(1)由第一小组汇报前期调研收集到的有关内容
(2)交流感悟,教师总结
四百年,或许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丝细流,沧海桑田,几经净滤,能真正留给后人的历史遗迹能有几何?由此看来,邬桥明代古牡丹所积淀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是深厚的。古牡丹是她历经沧桑留给后人的历史,也是她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坐标。今天我们把她作为时代精神的丰碑,视为绝珍,奉为瑰宝,应是当之无愧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邬桥的牡丹是美的,邬桥是美的,邬桥的人也是美的。古牡丹,蕴育着邬桥的牡丹精神。
2,牡丹在邬桥的人文土壤
(1)第二小组汇报前期收集的有关牡丹精神在邬桥地区影响
A 、 金氏子孙战乱中不离不弃,巧避文革灾难,悉心照料古牡丹,让古牡丹得以保存并依然绽放的传奇历史故事。
B、 冯龙龙《杜十娘》的原作者宋懋澄是奉贤人,奉贤邬桥宋氏家族文才辈出,且都是父子、兄弟传承齐名,宋懋澄、宋懋晋兄弟便是代表,宋懋晋则是明代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一身正气的名节和爱国的胸怀一直为邬桥的骄傲。
C、 几年前,庄行镇邬桥社区西校村邬引军生意失败欠下巨债,丈人逼其离婚。几年后,前丈人、前丈母先后患重病,前妻又遭车祸,面对这个风雨中飘摇着的即将垮塌的家,邬引军不计前嫌撑起这个家。他举债帮前妻一家人看病,并照顾老人和前妻……邬引军的故事在奉贤传为美谈。以这则故事为原型,奉贤区文化部门与上海文慧沪剧团合作,精心创编了一出大型现代沪剧。同年,邬引军也被评选为当年的上海感动十大人物。是邬桥的骄傲和榜样。
研发, 播放沪剧 “风雨同舟”片段欣赏
让学生通过观看大型沪剧《风雨同舟》片段,并作感想交流,升华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2)师生一起探讨牡丹精神的内涵
学生会说到牡丹的雍容华贵,然而她的花满人间告诉我们做人要大气,谦虚;牡丹经历风雨沧桑却依然繁衍盛开,其中包含了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牡丹花是邬桥美好的象征,也让邬桥人民有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凝聚力等等。
教师总结 : 牡丹精神:自强不息,爱满人间,蕴育着邬桥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 牡丹在邬桥的学子传播及影响
(1)第三小组汇报调研的内容并论述牡丹文化在邬桥学子中的传播现状。
观看学生在古牡丹园举办光荣的入团仪式视频
A、 重温入团仪式,而地点是古牡丹园,让学生感受光荣的团组织,感受牡丹精神在我们先进的团组织中的传承和发扬。
B、我们学校学子所画牡丹国画代表邬桥学校、奉贤区漂洋过海,作为礼物送给国际友人。
(2) 全班学生作身边的体现自强不息 , 爱家乡爱祖国小故事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和挖掘身边同学中践行牡丹精神,爱家乡爱祖国的事例。
三, 牡丹精神我骄傲
1,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该如何秉承和发扬牡丹精神
(1)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
(2)教师小结:
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刻苦努力学习,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为人大气,谦虚好学;传承和践行牡丹精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2,为牡丹精神焕发新的生命力献计献策
学生组内交流,发挥想象力,为牡丹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传承和发扬献计献策。
3,“爱家乡,爱祖国,自强不息,牡丹精神我传承”签名宣誓活动
4 、教师总结:牡丹精神其实就是让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作为学生,努力学习,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让我们努力践行牡丹精神,传承和发扬牡丹精神。
教育效果:
学生从早期的调查,感受,一直到以班会课形式的展开。充分感受到了作为邬桥学子的骄傲。当然,还有身上的那份传承发扬牡丹精神的责任。通过看牡丹,说牡丹,为牡丹精神做代言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豪情,也树立了为家乡而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的远大志向。并在社会实践和课堂合作中增强了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