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石老师上的课后,我眼前一亮,石老师的课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人教学。
石老师由“你喜欢小动物吗?”…“怎样建一个自己的动物园?”“给动物一个合适的家?”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想着如何去建造自己的动物园,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孩子们真正地做起了研究。
二.搭建脚手架,建构概念。
石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资料,让他们以:“我叫______,我的样子是______,我最强的能力是______,所以我应该生活在______。”这样的格式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每个生物都有独特的结构,这样就会有不同的功能,而这能与不同的生活环境相适应,从而明白了正是有这么多结构、功能不同的生物,才有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上安排的一个个活动,就像层层脚手架,帮助孩子一步步建构了科学概念,训练了他们的深层思维。
三.回顾解释,课后延伸
虽然下课了,但并不代表研究的结束。石老师留给孩子两个课后思考题:1.
某种动物没有汗腺,几乎不排汗,它是在气温不高也不低的清晨或黄昏活动,此种动物通常生活在哪里?2.某种动物的特征是:植株高大,有很多的气根,叶子很宽大,此种植物通常生活在哪里?这样可以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通过观察这两种生物的结构,推测其功能和生活的环境,给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听了石老师的课,让我感到自己的与她的差距如此之大,科学课该如何去把握科学概念?如何给孩子创设好的生活情境?如何通过活动给孩子搭建脚手架,帮助他们建构科学概念,训练他们的深层思维?这些都是我以后要思考和学习的。
通过这次听课,我明白了自己与优秀老师间的差距,我要以此为动力,认真学习,努力提高,争取减小我们的差距。
相关阅读推荐: